复工复产 天道酬勤8丨好藕不能烂田里 池塘又现挖藕人

12.03.2020  13:25

藕,是重庆人餐桌上常见的一道食材,煮、炒、凉拌、火锅......它是百搭的美味。这两天,城市渐渐苏醒,街边的商店开业了,理发店里的客人川流不息,农贸市场也有了“人气儿”.....听说可以出门了,璧山区农户陈廷中赶紧忙活了起来,被疫情耽搁了一个多月,自家藕田里的藕再不挖出来卖,就会砸在手里......

这个尖尖是藕芽,看到藕芽的时候下面就会有藕,而且不是一个,一般都是一‘窝’。”3月11日中午,重庆市璧山区大兴镇均田村1组的农户陈廷中穿好了橡胶服,给抽水机灌好柴油,下到了院口的池塘里,开始挖藕。

池塘边堆满了干枯的荷叶和莲蓬,池塘里的水在抽水机的高压喷冲下,变得浑浊不堪,唯有漂浮在水面上的莲藕白净中透着一丝黄嫩。他挖得匆忙,且高兴。匆忙的是,挖好后要趁着新鲜送去城里卖掉,高兴的是现在藕的价格很好,他看到了收益。

陈廷中的动作很麻利,他通过藕尖和一只手的摸索确定好藕所在的位置之后,弯着腰用抽水机的高压水流冲走周围的泥土,顺着藕长得方向边摸边冲,有时候一根藕要弄上五六分钟,一个下午他一个人要挖出3百多斤。挖藕的活很累,人要弯着腰撅在泥塘里,慢慢摸索着挖,挖上一会就要直起腰来歇一歇,橡胶服不透气,挖得久了,腿脚依旧冰凉,但是上身会捂出汗来。

据说以前条件差,挖藕的人冬天也是赤脚赤膊地下田,没有抽水机的时候,都是用双手去挖,或是使用一把小铁锹,挖走周围泥土的时候还要避免伤到藕,那时候又慢又累,身体差的还会落下病来,熟手一天也就能挖出一两百斤。

换好橡胶服之后,记者也进入了池塘之中,池塘里淤泥松软,加上看不清的“坑坑洼洼”,踩起来一脚深一脚浅,几次差点摔倒。有着工作服的阻隔,腿脚依旧觉得冰凉,淤泥裹住双脚,行动十分困难。

按照陈廷中的传授,探手进入水下之后,便摸到了小小藕尖下连着的一节藕,没有水枪的支援,根本无法拔出,挖了一会便觉得腰酸背痛。于是便拖着盛藕的塑料盒,将漂浮在水面的藕收集起来,拖上岸边。

上岸后,陈廷中把两箱子刚刚挖出的藕用一根棒棒挑着,放到院子中间的地上,这里摆着一个很大的塑料桶,里面盛了半桶清水,他将藕丢进去洗了一遍,洗去了上面的泥巴,现出白嫩的藕身。

拉出去卖的话,一般我会洗上两遍,这样比较好看。”陈廷中将细长的藕根和藕芽摘掉,放在一旁,只留下圆滚滚的藕身。

藕根和藕尖要留着,猪喜欢吃。”陈廷中说,家里养的十头母猪喜欢吃藕,这些“边角料”和卖剩下的藕都可以给它们吃,不仅健康,而且节省饲料。

陈廷中以前在工地上做焊接,20几年东奔西跑,母亲去世后,年迈的父亲在四个子女家中被轮流照顾,萌生了想回老家生活的念头,他便随父返乡,尽孝。2017年回来之后,他推倒了邻居坍塌的旧房子,借用盖起了猪圈,清理修葺了院口的水塘,种上了莲藕。

这两块水塘这么好,不种点啥真的是浪费了。”陈廷中想了又想,去年的4月份跑去村民家里以2块钱一斤的价格,买来了1400多斤“种子”,洒进了自己的9亩池塘。今年是第一次收成,亩产不算太多,但也算是不错。

陈廷中是个洒脱随意的人,跟老婆离婚后,他陪着父亲也过惯了随意的生活。前两年去别人家里捉了2只小母狗,后来长大了怀上了狗仔,就变成了9只。它们在院子里打闹撒欢,来了人就会吼叫一番。“都是小生命,没得法,都养着了。”陈廷中笑着说。

他去农贸市场卖藕的时候也是比较随意,别人要卖6块钱一斤,他就把最好的卖5块,其他的3、4块钱一斤都行,加上都是新挖出来的藕,看着新鲜,特别受到大家的欢迎,每次去摆摊都会被抢购一空。

反正都是自己家种的,差不多就行了,而且现在藕的价格很好,要是把这一亩田里的藕都挖出来也能卖上不少钱了。”陈廷中算到,他家这一亩藕田里,差不多能挖出2千多斤,一亩就能卖上将近一万块。

不能让藕“”田里

这段时间,陈廷中非常着急,自家的藕如果再不挖出来卖,等到四月,藕“上了水”,就会煮不烂、口感差,不仅品相不好卖不上价,还会有一些烂在田里。

本来年前就可以挖出来卖,可是年前卖猪和家里母猪产仔的事情让他一直忙的停不下来,就打算年后再说,年后却又受到了疫情影响不能出门,所以一直被耽搁到现在。

这几天,疫情逐渐平稳,各大农贸市场又重新有了“人气儿”,他每天给家里的猪喂好吃食后,都会下到藕田里挖上一阵,再带到璧山农贸市场或是大学城去售卖。

他鼓着劲,不怕辛苦,就怕自家的好藕烂在田里。

老天不负有心人

猪,是2017年回来的时候养的,当时通过兽医站的医生买回来6只小母猪,后来淘汰了2只剩下4只,再后来他又在猪仔中陆续留下了6只,现在共有10只。

现在猪仔行情更好,这段时间下了两抱猪仔,一只能卖1200块钱,而且来捉猪仔的人都要靠抢,甚至不惜在他院子里为了猪仔吵上一架。有时候他不在家,来捉猪仔的人也会赶紧捉走,生怕“夜长梦多”,不过事前事后都会打来电话跟他交代、付钱。陈廷中说:“家里9只狗呢,不熟的人是不敢来的。

他喂猪也喂得简单,就是麦麸、玉米面和糠混合在一起当做饲料,也会弄些藕来给猪吃,就这样也长得各个都是粗壮健康。去年的时候,他的猪圈里有6只母猪,一年生下了80多个猪仔,他卖掉了30几只,扩建了猪圈,剩下的都养成了肥猪。

去年年底,大兴镇屠宰场派车过来拉走了30几只肥猪,除去原本就很高的收购价格,每一只猪,还能领到100块钱的“定向”补贴。第二天,陈廷中的卡上多了12万,他高兴得合不拢嘴,剩下的肥猪也都被屠户们拉走。

今年收成不能少

卖的时候都感觉不好意思,他们来收价格就那么高了,说是市场价。”陈廷中说,小猪仔价格也飞快上涨,现在市场价要卖1200-1500块钱一只,他自己也觉得贵,收钱的时候也会觉得不好意思,可是确实不够卖。

前些时日,有一只母猪生了22个,陈廷中守了它一整个下午,每天要把猪仔们分成两拨吃奶,4个小时一次,让他忙得不可开交。现在猪仔都卖掉了,他才开始干起了挖藕卖藕的活。

母猪一年能生两窝猪仔,一窝平均有15个左右,十只母猪一年就能生下300个小猪仔,光是卖小猪仔就能赚上一笔。下个月把藕挖完,在留下一批种苗洒进藕塘,年底还能收获一番。

陈廷中掰着指头计算,他不仅要保住今年的收成,还要努力超过去年。他说,今年的目标是能赚20万,然后打算找个大点的地方,建一个“种养农场”,一边种藕,一边养猪。

记者手记>>

挖藕、照顾猪和猪仔,就是农户陈廷中这些天每日的工作,他是个朴实的璧山农民,也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

在疫情期间,他们听从号召足不出户,疫情平稳后,他们抓紧时间,带着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肉类,送进城里,送上餐桌。

现在,大家又可以在农贸市场和街头巷尾买到更为丰富和新鲜的食材,这一点悄然的改变,和理发店的开业、街边商铺的开业一样,告诉着我们疫情将会马上过去,城市正在渐渐醒来。

与此同时,人们更加珍视着来之不易的“普通”生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宋剑 钱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