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地质灾害?重庆新版条例下月起施行
新修订的《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新版《条例》都有哪些新内容?今日(7月29日),在《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修订解读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韩列松、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李少荣对《条例》进行了解读。
韩列松介绍,《条例》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实施十二年,本次条例修订,旨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体制机制,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条例》对近年来我市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好的经验做法,作了有益吸收、固化,确保修订后的《条例》内容更科学、指导性更强。”
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性比较强,如何科学有效防灾,《条例》作了相应要求。科学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划定易发区和风险区,做好灾害现状和趋势预测,进而提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综合治理等防治项目及任务。每年发布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气象信息,开展年度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确定重点防范期、重点防治区,指导各区县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对如何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现后如何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条例》提出首先调查评价,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其次是监测预警,强化部门信息共享,把大数据监测预警与群防群治结合起来,抓好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大力推广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简便易行的自动监测技术装备,逐步实现智能化监测预警全覆盖。
目前,我市已构建起了群专结合的“四重”网格化防灾体系,并依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实现对所有地灾隐患点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信息实时发布。
“这是新修订《条例》首次将具有重庆特色的‘四重’网格化管理体系纳入,并予以固化,成为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基础性制度。”李少荣介绍,今年以来四重网格员,包括基层的群策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区县技术管理员,在今年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全市15083名“四重”网格员坚守在一线,开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在防灾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如,7月24日9时,武隆区土地乡六井村发生滑坡灾情,因村民及时发现道路开裂、有变形的迹象,通过乡政府和驻守地质队员及时组织群众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在强化救援能力建设方面,《条例》推动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加强人员物资储备,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机制,做到应急有备、反应迅速、处置有效。特别是要求组织好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避险简易演练,使受威胁群众熟悉应急预案和报警信号,熟知撤离路线、避险安置场所,当灾害发生时,知道往哪里跑,知道如何避险。
《条例》同时明确,采取避险移民搬迁和工程治理手段,逐步消除地灾隐患。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逐步推进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整治、维护生态安全,提高避险移民搬迁补助标准,做到实施一个搬迁项目、安置好一方群众、保障一方人安全。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乙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