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弟投百万开农场 丝瓜鱼儿滞销求助晨报

13.08.2015  10:10

重庆晨报记者 罗强 报道

丝瓜、茄子一摞摞的丰收了,鱼塘养的翘壳、黄腊丁也是膘肥体壮,原本该高兴,易凯和他的哥哥易兵、姐姐易英却是一副“苦瓜脸”,“每天五六千斤的菜找不到销路啊……

帮我们想哈法嘛!”指着一大片的丝瓜地,易凯希望获得帮助,尽快为丰收的丝瓜、茄子,还有鱼塘的鱼儿找到销路,实现易家三姐弟辞职下乡开农场,创业当个新型农夫的梦想。

丝瓜茄子求销路

8月11日,我们赶到了易家三姐弟位于永川区胜利街道万寿村的永川区张钦蔬菜种植家庭农场。“整个村,只有那块种谷子的田不是,其它都是我们流转过来的菜地。”易凯领着我们走进了农场。

整个农场有500亩,“蔬菜种植有201亩,鱼塘162亩。”易凯说,今年以来,由于蔬菜、鱼儿滞销,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缺乏,他们还将去年种洋芋、糯苞谷的170亩地甩了出去。每天,农场要出产五六千斤丝瓜、茄子。

易凯说,家庭农场创建于2013年,去年实现第一批蔬菜量产,由于当时产量小,还没觉得销售困难;今年大丰收,自己只在永川老城有一个自销批发点,销路成了个大问题。

过于乐观陷困局

说实话,当时真没有想那么多。”易凯说,确实怪自己考虑不周,但当初他也有想法,“农场离永川城区就10来分钟车程,这么大个城市,又有川东农产品批发市场,销路应该没问题。

根据市场调查,重庆人每年吃的菜,有一半左右是来自周边省市。易凯对于自己农场蔬菜的销路,还是充满信心的。在易凯眼里,自己农场种植的蔬菜,在品质上也应该有优势。

他说,农场聘请了专业技术员,用的都是农家肥,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应该很受市场欢迎。

投资百万建农场

2013年,易凯拿出了多年积蓄,加上向亲戚朋友借款、银行贷款,共计100余万,开始创办家庭农场。农场创建后,得到了永川区和胜利街道的支持,获得了一些补贴、补助。

农场建立起来后,不仅易凯自己从林业规划设计公司辞职了,二哥易兵也辞职回来了,大姐易英也加入到了他的农场。

翘壳黄腊丁不敢捞

今年蔬菜滞销,我们三姐弟想尽一切办法找路子。”易兵告诉我们,滞销的不仅是茄子、丝瓜,农场鱼塘里的翘壳、黄腊丁早就该上市了,但由于找不到销路,只好囤起不敢捞。11日下午,易兵告诉我们,农场的鱼塘从下苗到现在,几年了都没有清过塘,“市场行情很不好,捞起来就亏,还不如就这样养着。”正在此时,有人打进易兵的电话,询问到鱼塘钓鱼的事。

易兵说,在鱼塘钓黄腊丁、翘壳,也就收20元一斤,只能说是权宜之计。

蔬菜、鱼儿在找销路,同时农村人工成本高、劳动力短缺,也让易家三姐弟愁上加愁。

规划建立自销店

对于摆在眼前的销路问题,易凯一方面寄希望于媒体关注,另一方面也在自谋出路。易凯的想法是,希望能从街道、区级政府获得支持,在永川区建立几个自销店。

我们这样的农场规模,其实很尴尬。”易凯解释说,农场每天的蔬菜产量虽然有几千斤,但如果跟大型超市对接,签购销协议,又不能完全保证每天、每个季节的供应,而超市专程来收,成本也高。

虽然易凯把自己归类为“只有高中文化的70后”,但易凯还是想紧跟时代,希望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借助互联网+,依托观光休闲农业,将农场真正做大。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