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言乡村振兴: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石柱下路镇,动车在渝利铁路飞驰。通讯员 林登周 摄 (本报资料照片)
1月26日,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委员建言乡村振兴”专题记者会现场。记者 熊明 摄
冯建国
唐世田
秦远好
刘克佳
杨浪浪
曹勇 本组图片均由记者熊明摄
两会热点
1月26日,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记者会,9位市政协委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进行了建言。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
“谈乡村振兴首先离不开乡村产业兴旺,乡村产业如何兴旺?”市政协常委、市农综办主任唐双福认为,目前农业已实现从“保口粮”向“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的转型,重庆大山大水、地形多样、气候立体、文化多元、资源丰富的优势恰好与此契合,应该抢抓机遇。
唐双福表示,要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在理念上要坚持“城乡共融、消费引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在思路上坚持“特色发展、全链发展、融合发展”;在措施上坚持“资源集合、力量集中、措施集成、发展集约”;在业态上坚持传统农业、特色农业、循环农业、智慧农业、乡旅农业融合发展;在目标上把凋敝的乡村、空置的故园,变成“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美丽家园。
在唐双福看来,重庆绿色传统产业具有良好基础,通过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嫁接改造,着力健全绿色生产标准体系,全面推行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全力提升农产品品质,就能为老百姓餐桌提供绿色健康农产品。
至于优势特色产业链,唐双福表示,因地制宜、一县一特色,在全市打造30个以上类似涪陵榨菜、奉节脐橙等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就能把小品种做成“大特色、大产业、大产区”。
而着眼新时代新需求,突出农文旅结合、三产融合,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变身,催生“农业+文化+旅游+教育+康养+互联网”等新业态,连接城乡、融合城乡,就能实现新业态新产业的打造。
“为了实现乡村产业兴旺,重庆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唐双福认为,一要联网夯基础。面向乡村产业需求,完善路、水、电、讯、气“五张网络”,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二要变革增活力。围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模式变革,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三要育才促振兴。做好统筹规划,培育一批乡村规划师、乡村工匠、乡村技术能手等专业人才。四要聚力兴产业。建立健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人财物在城乡的双向流动。
探索农村开放型融合发展新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前存在三大问题,必须针对性予以解决。”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这三大问题分别是:农业竞争力总体不强,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压力较大,农业生产成本有所上升;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仍然明显,公共服务水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对此,易小光给出的建议就是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探索开放型融合发展新模式。
“首先是构建农村现代化产业体系。”易小光表示,在稳固和提升粮食、生猪、蔬菜三大基础产业上,我市应大力推进柑橘、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链建设,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平台载体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新经济形态、培育新增长点。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探索融合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其次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易小光说,应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并加快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明晰产权主体,理顺收益分配关系。建立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探索建立绿色生态农业补贴体系。
“还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易小光认为,我市需要完善城乡资源配置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融合互动。全面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破除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障碍。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农民转移人口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必须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易小光说,应规划完善农田灌溉体系,拓宽乡村路网覆盖面,加强农村能源、通信、环境等生活设施配套。推进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均衡化配置。加快农村卫生条件改善和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加大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投入力度和造血功能培育,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最后要提供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力保障。”易小光表示,我市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农业现代化建设重大事项。尤其要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着力构建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培育合作型服务组织、服务型农业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等主体。
聚集生产要素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激发生产要素中的主体和改革生产方式,才能夯实乡村产业兴旺的根基。”市政协委员、重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重庆市奶业行业带头人凌虹表示。
在凌虹看来,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农村高素质劳动力缺失,乡村产业兴旺首先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她认为,壮大农业主体,积极培养新农人队伍是目前农村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具体到农村实际,村社干部要成为新农人的带头人,带着村社农户集中发展优势产业。同时政府部门要扶持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务农、办厂办企业,并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吸引和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城市优秀人才,到农村投资发展、共促乡村振兴。还应通过中等职业院校、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项目等,积极培养农业技术实用人才。
“农村要实现多元化生产方式,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凌虹表示,农业生产要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障品质,就必须进行组织化生产。
凌虹说,首先要引入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由龙头企业组织生产。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带动产业发展的最有效模式。此外,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同时需要创新形式,注重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最后,要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引入农业科技公司,以“托管”模式或专业服务模式,实现全产业链、全要素、全过程的组织化生产对接组织化加工。
“实施品牌乡村工程,打造区域特色品牌,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凌虹说,要提高农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是“产”出来的理念,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农工产品质量安全,共同创建和维护品牌形象。政府也要强化品牌的组织,因地制宜帮助企业创建名特优品牌,并且要积极协助企业挖掘品牌文化,加强品牌宣传推介,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开展品牌评选。
“农产品最终要卖出去才能实现效益,这就需要拓宽流通渠道,实现农产品产销互动。”凌虹对此给出4条建议:组织农产品加工业下乡,以组织化加工对接组织化生产,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组建加工物流产业园,组织加工、分类仓储、智慧物流、订单交易,使其成为连接供需的高效枢纽;由政府牵线,让农产品、农户与互联网“喜结良缘”。打通农户网络信息通道,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平台,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构建社群新零售网络,充分发挥社群组织作用,采取订单化消费模式,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模式,打通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互动的通道,形成产地与销地,生产者与消费者良性互动生态圈。
观点集萃
市政协委员,华商智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冯建国:
构建乡村产业孵化平台 强化智力支持体系
必须将乡村产业孵化平台建成精英人才的聚集地。让乡村产业孵化平台成为吸引人才的基地,改变人才和产业分散状况。要重视发挥好孵化平台的保障功能,重视孵化平台与乡村的融合,重视孵化平台的产业布局。
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环保企业商会会长、重庆三峡环保集团董事长唐世田:
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环境整治工作
必须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加强种植、养殖业污染防治,加强具有潜在污染的风险源治理,实施农业清洁生产项目。明确农用地安全利用方案,对受污染耕地实行风险评价、动态监管、修复治理的安全利用方案。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科负责人秦远好:
加速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
应强化规划引领,彰显乡村旅游的乡域特色。各区县应当在市级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区域实际谋划乡村旅游发展主题,挖掘地域特色,走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之路。
同时,强化要素保障,消除乡村旅游的制约瓶颈。按照“点状布局、点状征地、点状供应”原则为乡村旅游设施提供用地,消除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制约瓶颈。打通乡村旅游地的断头路、形成区域性乡村旅游联线与环线,消除乡村旅游的交通制约瓶颈。加强乡村旅游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环卫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消除乡村旅游的负面环境影响。
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克佳:
构建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刘克佳建议,我市应加快配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数字化诊断设备,在所有区县建设一个远程医疗中心,形成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加快基层“中医馆”“国医堂”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服务占比保持30%以上。
市政协委员,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党委书记杨浪浪:
用教育点亮乡村
杨浪浪建议,我市应强化政策导向,让教育资源均衡,政府落实义务教育基础保障。让优质的农村教师“请得进,留得住,教得好”,让农村孩子也能在家门口接受到优质教育。
当农村学校在布局资源等宏观政策上得到政府的充分保障后,教育质量的提升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优秀的城市学校应主动贴近农村学校,帮助其把脉发展现状,深入挖掘亮点。
市政协委员,巴南区人大常委,民建巴南区委副主委曹勇:
推进装配式建筑应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曹勇建议,我市农村建筑技术含量低、工程质量较差、居住品质较差、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依旧突出。乡村振兴既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也要留住绿水青山,那么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既可以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还能提升农村建筑品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重报集团中央厨房出品
编辑: 李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