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婚礼发微信红包 他们被新人亲属怀疑是“吃跑堂的”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日新月异,就连婚姻的殿堂也吹进了互联网的“风”。这不,国庆期间,重庆一对新人结婚时,只见“红包”不见钱,让双方上了年纪的家长都感觉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
结婚现场
来宾不给红包被疑“吃跑堂”
前天,程先生和王小姐的结婚典礼,在重庆渝北区一家酒店举行,偌大的酒店大堂里,摆下了整整三十桌的酒席。据程先生介绍,当时预计双方亲友预计会有近300人参加他们的结婚典礼,这其中,他们小两口的同事人数超过一半。
参加婚礼,按习俗,庆贺礼金当然少不了,最常见的就是自己先买个红包,或者直接到举办婚礼的酒店索取,再将礼金装到里面,然后将红包交到签到台,或者当面交给结婚的新人。
当天中午12点18分,程先生和王小姐的婚庆典礼将隆重登场,中午11点半以后,就陆续有参加婚礼的客人来到现场,接近12点,来客人数接近顶峰,将婚庆现场的签到台围得个水泄不通,大家一手交上红包,一手在留言薄上签名祝贺。
然而,负责签到台的新人亲属发现,不少人是签了名之后,直接步入酒席现场,并没有给红包。“我们当时怀疑,是不是有人在吃跑堂。”负责签到台的新人亲属后来对记者说,这部分不给红包的客人中,多数人看样子是一对新人的同事,而不是双方的亲戚。但看到一对新人在门口迎接时,大家都好像很熟悉,所以他们也只好看在眼里却默不出声,“毕竟是结婚大事,不能因为个别人要吃跑堂而把美好的氛围给破坏了。”程先生的姑姑程女士说。
花样红包
微信里大家给新人发“酒钱”
据程先生说,婚庆典礼结束后,在后台换衣服时,负责签到台的姑姑专门找到他,特别提到了这个现象。为此,他也纳闷,他说,自己和新娘王小姐的同事是来了一百多人,但大家都是耍得非常好的朋友,不存在“吃跑堂”的可能。
由于当时的婚礼程序很紧凑,程先生也是和姑姑说了一说,没放在心上。之后,到了敬酒环节,一对新人和双方父母一桌挨着一桌敬酒,在敬到双方同事的时候,不少人一边喝酒,一边对两位新人说,这次来喝酒,没有送红包,但已经给他的手机发了“酒钱”的。
此时,萦绕在心里的疑问终于解开,原来大家没有想平时那样送红包,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发红包。但由于婚礼庆典时程先生并没有带手机,所以没有发现这一“新状况”。
敬完酒,程先生在后台拿到自己的手机时,发现自己的微信中,有几十条未读信息,打开一看,全是红包和祝福的话语,“我们俩的手机接到的红包将近80个,太多了,太令人惊喜了。”程先生说。
据程先生透露,发红包的同事中,有些是国庆外出游玩无法来到现场的,也有大部分是到了现场,但没有给现金而是直接发红包的,也有一些是虽然没有对方微信,但对方委托其他同事转发的红包。
新人亲属
大呼“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
婚庆现场“吃跑堂”的疑问有了答案,这让程先生和王小姐感到又惊喜,又幸福,同时也让双方的亲属大呼“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新郎的父亲老程说,年轻人的思想,确实太前卫了,但老先生对这种婚姻新风尚大为赞赏,“很环保,很便捷,还剩了我们到时候点现金,这个钱在账上一目了然,真的值得推广。”老程说。
对于这种新风尚,记者在网上作了一个小调查,在一百个随访者中,将近六成的人觉得“很好,值得借鉴”,有近两成的人觉得还是“现场红包好,可以烘托喜庆气氛”,其余的人觉得“无所谓,不刻意,礼到就行”。
尽管微信红包随礼在一些年轻人中比较流行,不过记者在街头进行采访时,不少上年纪的市民表示,这样的红包随礼还是让人感觉怪怪的,毕竟随礼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更多的是希望亲朋好友共同见证幸福时刻。
对此,西南大学民俗专家余云华表示,随礼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一种习俗,本是表达情意的一种方式,不过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手机移动支付的推广,未来网络直接转账表达祝福方式很可能会是常态。“这是一种新风尚,和时代的进步是合拍的,应该拥抱它。”余云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