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婴儿对声音有反应不代表听力正常
今日是全国“爱耳日”。我国每年新生聋儿3万余名,如果加上迟发性耳聋及药物性耳聋患者,每年新增的听障儿童超过6万。
昨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从西南医院耳鼻喉科主管技师陈小宏处了解到,虽然西南医院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宣传较多,产科也对产妇及家庭进行了宣讲,但是,实际上新生儿接受听力筛查的比例并不高,只有10%左右。
导致听力筛查率不高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是自愿项目,不带有强制性。第二是,孩子出生后,家长在对孩子说话,或者有敲击发声的时候,孩子有反应,家长通常就认为孩子的听力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就没有进行听力筛查。
“啪啪,拍几下手后,看到孩子有反应,就认为孩子的听力是正常的,这是绝大部分家庭的认识。”西南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刘丹告诉记者,就如眼睛,近视200度和盲人是两个概念一样,同样,听力有问题和“聋子”也是两个概念。
西南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就有7%左右的孩子,没有通过初次听力筛查,我们不能说这些孩子是“聋子”,只能说他们的听力或多或少有些问题。
刘丹表示,听力筛查分为五个阶段,即初筛(出生后3天)、复查(出生后42天)、全面诊断评估(出生后3个月)、听力干预(出生后6个月)和长期随访。对于没有通过初筛和复查的婴幼儿,需要进行一系列听力评估,包括耳镜检查、耳声发射、声导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多频稳态检查(ASSR)、行为测听及早期语前听能评估等相关检查。另外,部分婴幼儿还需要进行基因诊断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十聋九哑”多是因聋而哑。因此,在发现婴幼儿听力受损后,根据病情尽早开始干预治疗是重中之重。
专家表示,新生儿听力筛查、耳聋基因筛查有助于早发现、早干预,干预后多数孩子能获得较好的听觉和言语能力。
相关新闻
噪声导致听力下降
请勿长时间把耳机塞在耳朵里
据新华社电眼下正值招聘季,然而不少人在入职体检时却遇到麻烦,被“卡”在极少被重视的听力测试环节。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根据历年噪声岗位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诊断的情况发现,目前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噪声导致的听力下降人群逐年增加。
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的专家发现,听力下降的年轻人中,都有共同的习惯,比如经常用耳机听音乐、玩游戏,经常去酒吧、KTV等。手机、KTV、蹦迪等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隐形的“听觉杀手”,损害听力健康。
专家解释,当人们在佩戴耳机使用随身播放器时,即使以低音量收听摇滚乐,其音量也超过90分贝,鼓膜接收的噪声有时甚至高达115分贝。耳机多塞在外耳道,噪声的能量全部集中在耳朵里,危险大大增加,如果鼓膜长期反复不断接受噪声刺激,最终可因听觉细胞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永久性耳聋。
此外,噪声导致的听力下降是因为内耳毛细胞损伤引起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属于不可逆性的损伤,目前治疗手段有限,效果也不明显。
专家建议以预防为主,用手机打电话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看电视、用电脑进行影音娱乐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高,更不要长时间把耳机塞在耳朵里听音乐等。
关注婴幼儿听力健康
专家提醒警惕药物性耳聋
据新华社电近年来,因滥用药物而导致药物性耳聋的患儿增加,其中不少患儿是滥用感冒药后出现了突发性耳聋。专家提醒,孩子如果出现感冒等症状,家长不要自行给孩子用药,更不能让孩子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
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护师彭湘粤告诉记者,药物性耳聋属于“感音神经性聋”,有些药物导致的耳聋是可逆的,有些则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害。
长沙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王蔓菁说,有些家长在孩子感冒后会自行给孩子服药,还喜欢搭配几种抗生素给孩子吃,这非常危险。近年来医院接诊的因感冒滥服药物导致的突发性耳聋患儿增加,这些孩子都发生了听力减退,多为单侧耳朵发作,大多数患儿的初期表现症状为听力下降或耳鸣,有的会伴有旋转性晕眩、恶心、呕吐等症状。
彭湘粤提醒,婴幼儿应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如果孩子的长辈中有因某种药物致聋者,那么孩子也应该避免使用该类药物;如果病情特殊,必须使用这些药物,应该在密切监测下用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听力损害;一旦发现有药物性耳聋迹象,应及时就医治疗。
上游新闻记者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