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饮用奶:助学生餐营养安全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国民拥有较高的科学与文化素质,也需要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以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继出台,为国民营养与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学生作为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重点目标人群,正在迎来新一轮利好。
吃什么,怎么吃?学生餐从此有标可依
《学生餐营养指南》(标准号WS/T 554-2017)发布以来,面向为中小学生供餐的学校食堂或供餐单位,规定6岁—17岁中小学生全天即一日三餐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配餐原则等。这是我国首次为学生餐“吃什么、怎么吃”制定行业标准。
据最新公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小学至高中阶段在校生逾1.8亿人。这1.8亿孩子科学、营养地吃上学生餐,无疑是对全面提升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有力推动。
2012年起,我国正式实施了有史以来规模很大的学生营养干预行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这一计划已经惠及中小学生3600多万人,取得显著成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报告表明,计划覆盖学生的营养不良问题得到缓解,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缺课率明显下降。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学生营养有待改善的地方也不容忽视。由于营养知识与营养工作底子薄,缺少科学、有效的供餐标准,各地学生餐供应水平参差不齐,营养改善工作实效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长期跟踪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情况,于今年6月发布了《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进展》报告。报告显示,目前仍有近半数学校的学生餐不达标,主要表现在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A的食物供给不足。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新近发布的《学生餐营养指南》为学生餐实践工作提供了科学、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标准,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营养改善效果带来技术保障,也是其他类型学校供餐工作的操作依据。
让“白色血液”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好伙伴
牛奶营养丰富,食用方便,容易消化吸收,被誉为“白色血液”。牛奶富含的钙和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对于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孩子来说,牛奶是不可或缺的日常食物。
以营养素钙为例,牛奶的钙含量和生物利用率都比较高,是钙的良好食物来源。医学研究表明,成人骨骼的45%是在青春期形成,儿童青少年期的钙营养状况对成人峰值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易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轻度的蛋白质缺乏主要影响儿童的体格生长,导致低体重和生长发育迟缓。
着眼牛奶的营养价值,为促进国民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人每天应摄入300克奶或奶制品,结合学龄儿童特点分类编著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也将这一推荐量列入其中。
为了推进落实“天天喝奶”健康饮食倡议,新近发布的《学生餐营养指南》,不仅将牛奶作为一类重要食物纳入标准,还明确设定了牛奶在学生餐中的供应量。
《学生餐营养指南》在“每人每天的食物种类及数量”中要求,“一日三餐应提供谷薯类、新鲜蔬菜水果、鱼禽肉蛋类、奶类及大豆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以上”,6岁—11岁学生每天奶及奶制品供应量为200克,12岁—17岁学生每天奶及奶制品供应量为250克;在“配餐原则”中要求,“平均每人每天提供200克—300克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奶及奶制品可分一日三餐提供,也可集中于某一餐提供”。
《学生餐营养指南》的发布,是我国首次以行业标准的形式规定学生餐中奶及奶制品的供应量,将促进牛奶这一“白色血液”真正成为每日陪伴孩子成长的好伙伴。
学生饮用奶全面升级,助学生餐更营养、更安全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是首个由中央政府部门批准并组织实施的全国性的中小学生营养改善专项计划。该计划于2000年由国家农业部门、教育部门、原卫生部门及财政部门等七部委联合启动,2013年计划的推广工作整体移交至中国奶业协会。
启动至今,中国学生饮用奶已经走过17年发展历程。据中国奶业协会统计,截至2016年,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万多所学校,饮奶学生人数达2000多万人,日供奶量达1500余万份。
17年来,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实践中形成了完备的管理和产品标准体系。根据管理办法,学生饮用奶产品由经过中国奶业协会许可的定点生产企业生产;学生饮用奶产品为学生专用,拥有专用标志,不准在市场销售。一系列严格的管理要求,铸就了学生饮用奶的可靠品质。
为推动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形成覆盖奶源管理、生产加工及校内运作的安全管理体系,中国奶业协会还与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合作,在2015年联合启动了“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示范学校”认定试点工作。这项工作促进了学生奶校内运作规范的落实和普及。3年来,已经有来自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所学校被认定为“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示范学校”,为保障学生在校安全饮奶树立了标杆。
在提供优质牛奶的同时,推广管理机构及学生饮用奶生产企业也在积极开展科学饮奶与健康饮食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可受益一生的良好习惯。
多举并施,学生饮用奶已在师生家长中赢得了广泛赞誉。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督导报告(2016)》明确建议,“牛奶应选择带有‘中国学生饮用奶’标识产品,以纯牛奶为主”。这一建议充分显示出教育部门对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认可。
在“健康中国”事业的号角下,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进入新时期。2017年6月,中国奶业大会召开之际,中国奶业协会公布了修订后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管理办法》以及五项学生饮用奶系列标准,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全面升级。
修订后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了对生产企业的要求,强化了计划管理规范。例如,学生饮用奶应符合“安全、营养、方便、价廉”的基本要求,原料奶须来自新鲜优质奶源;在对生产能力、认证和管理体系的原有要求上,进一步要求申请企业应从事液体乳生产3年以上,近3年内国家质量监督抽检合格且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学生饮用奶系列标准涉及专用标志、奶源基地管理、生牛乳质量及学生饮用奶产品质量等四大方面。其中,对奶源基地、生牛乳和产品质量的标准要求全面严于国标。例如,学生饮用奶用生牛乳菌落总数仅为10万(CFU/ML),严于美国标准,与欧盟标准相当。
《学生餐营养指南》将于2018年春季开学前实施,在校用餐学生的营养摄取将迎来具有科学保障的新时期。全面升级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也将为学校和孩子们带来更营养、更安全的牛奶选择。
正确认识、预防乳糖不耐受症
有些人饮用牛奶后容易发生肚子胀气、腹泻,甚至腹痛等情况。不要惊慌,这很可能是乳糖不耐受症,而不是食品安全问题。
乳糖不耐受症,通常指由于小肠黏膜乳糖酶缺乏导致奶中乳糖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以腹胀、腹泻、腹痛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这一症状在亚洲大多数国家均有存在。在我国儿童和成年人中,由原发性乳糖酶缺乏所导致的乳糖吸收不良和不耐受的发生率比较高。
那么,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还能喝牛奶吗?回答是肯定的。
尽管不食用乳制品就不会发生乳糖不耐受,但迄今人们还没有发现营养价值高同时又经济实惠的乳制品替代食物。如果膳食中没有乳制品,人体很难获得充足的钙和蛋白质。完全不食用奶制品对人体健康不利。
对于每个人尤其是中小学生来说,每日饮奶除了能明显改善营养状况,还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虽然我国居民中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生率较高,但从科学饮食和营养摄取角度看,不能因噎废食。在了解科学饮奶知识的同时,人们也应提高对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症的正确认识。
婴幼儿时期,人们可以正常地消化吸收母乳中的乳糖。但 3—5岁以后,由于不再喝母乳且不常喝牛奶,人体中的乳糖酶会变少、活性会下降,再喝牛奶时就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的一系列表现。可见,乳糖酶是可以锻炼的,乳糖不耐受症是可以预防的。
如何预防乳糖不耐受症?主要对策有以下四种:
对策一:避免清晨空腹喝奶。有乳糖不耐受症者,不宜清晨空腹饮奶。在进食其他食物的同时饮用牛奶,可减轻或不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对策二:少量多次饮奶可减轻或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即使是乳糖酶缺乏的个体,也不是完全不能喝牛奶。建议一次饮奶量以不超过250毫升为宜。如果每次饮奶时能掌握合理的间隔时间和每日摄入总奶量,可以避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
对策三:选择特殊加工的乳制品。例如,低乳糖乳制品、添加了乳糖酶的乳制品,也可在服用乳制品的同时口服乳糖酶制剂。
对策四:用酸奶代替纯牛奶。酸奶中的乳糖已有20%—30%被降解,易于人体消化吸收。食用酸奶还能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乳糖不耐受。
已有研究结果证明,随餐饮奶、少量多次饮奶、饮用低乳糖牛奶或饮用酸奶,对预防儿童发生乳糖不耐受症均具有一定的保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