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一学院给家长寄挂科信 学生:人都不好了
商报记者 廖娴雅 实习生 杨骐羽
国内某高校曾警告学生,成绩不及格就会给家长寄“挂科信”,重庆有高校真的将这个做到了——辅导员不仅把学生挂科成绩单寄回家,还要求家长“签收”,学院还会亲自打电话给家长告知这一情况。
听到这一消息,很多学生都表示,“人都不好了。”
网友微博晒高校挂科信
1月19日,网友Jarloon在微博上晒出两张照片,照片拍摄的是一个类似办公桌的物件上放置着一摞信封的场景。这位网友还在微博里用文字描述称,这是“今天的工作,同学们不要恨我:挂科学生的成绩单邮寄~”这条微博引起不少网友的注意,但是随后微博被删除。记者多方打听得知,这是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推出的“挂科信”。
据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大三辅导员付优介绍,寄成绩单已经是学院两年多的传统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西南大学成立不久的一个新学院,属于工科类,课程难易挂科,极个别学生自己挂科了都不知道,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该学院重视学风建设,每次上课,大一大二的学生都要统一把手机收上讲台。“没办法,我们的课程真的他们开小差,担心挂科”,付优说。
家长签字才能申请补考
据了解,“挂科信”装有学生所挂科目的成绩,盖有学院公章,由一张牛皮信封包着,为了保护学生隐私,学生只能看见自己的成绩,该成绩不会在班级群内或者任何地方公示,只有学生及其家长可见。学院要求家长在成绩单上签字留言,开学后,学生把签好字的信件拿到教学秘书处才能申请补考。同时,学院辅导员也会给每位挂科同学的家长打电话,告知这一情况。
付优认为,“挂科信”对学生来说是有好处的。“首先,很多家长因为收到挂科信才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况,从不跟学校沟通的家长开始多次跟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学习情况。”她说,部分学生挂科有家庭特殊原因,比如说经济困难、家庭矛盾,学院通过寄挂科信收到家长的反馈,才会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还有就是学生开始重视挂科的严重后果,认真学习。“这些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付优说。
声音
学生:担心挂科过不好年
挂科信在学生间引起的波澜自然不小,不少学生担心挂科信在大年三十到家,自己没法好好过年。“简直没法好好过年了。”大学生小刘向记者吐槽,自己有可能挂科了,想到成绩要寄回家,他都不知该如何面对,“先在学校待几天,找机会跟父母说了再回去吧。”也有人在寻觅围追堵截的方法。不过,多数学生对此也表示支持。
“我爸爸妈妈辛苦挣钱给我交的学费,让他们知道我在校的成绩,也是一种回馈吧。”学生陈先辉说。在大学,挂科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同学都在认真学习,陈先辉解释,自己在家父母经常问成绩怎样,“大学科目多,自己都记不清楚,无法向他们解释清楚,有成绩单的话就方便多了。”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于静说,“我爸妈是会很感谢老师和他们联系的那种,觉得这是学校对学生负责的表现。”
院方:挂科信有多重作用
昨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表示,这样做是出于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目的。“以前成绩单都是要寄到家里的,现在网络查成绩方便了,我们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就选择了一部分学生寄成绩单。”这名负责人表示,之所以选择挂科的学生为寄信对象,主要是想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因为挂科学生要在下学期进行重考,提前通知到学生便于他们复习。
同时,大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告诉家长自己的成绩。按照规定,挂科到一定程度可能面临退学。少数家长可能要到学生面临退学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那时候再来帮助就晚了。
她认为家长有权力及时知晓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就学院而言,在管理上也更加方便。
微调查
你怎么看学校邮寄挂科信?
其实,寄成绩单回家的现象在全国各高校并不少见,但专门筛选寄挂科信的却很罕见,有网友吐槽“放假人还没到家,挂科成绩单就先到了”。
在这样的压力“催生”下,近日,微博上出现“成绩一出世界再见”、“孩儿不孝挂科了”等诸如此类的话题,引发网友的热议,其中如何将成绩告诉家长、家长会怎么反应,更是网友们讨论的重点。
网友@花非发:挂科成绩寄回家,年关难过,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有平时好好学校天天向上了。
网友@66不是猫:学校这样做,倒是能够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但对挂科家长来说未免有点伤害,挂科信让家长签字才给补考,更是生硬了点,难道就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吗?
网友@黑白灰:如果我是这个学校的挂科学生,我只有给家长说,大学那么多学科,除了学霸,多数人都不敢包所有科目都不挂科,而挂科可以激励自己在接下来的求学过程中更加刻苦。
微点评
出发点虽好方式有待商榷
“学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方式我不赞同。”心理教育专家陈志林认为,大学生具有健全人格,是独立社会个体,拥有自己的隐私和尊严。“挂科信”一旦寄回家,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都要造成压力、打击,有可能还会导致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兴趣。
“我们评价一个学生并不是以学分成绩为主,还有他的综合能力,一张成绩单何以体现?”他表示,这样的方式可能将大学教育推向应试化的方向。
陈志林建议学校加强对挂科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辅导员和学生接触较多,他们应该承担起主动沟通帮助的责任,及时和父母联系也很有必要,只是方式方法值得探讨。”
(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