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爱上科学?高中生应学什么?
他是90后,精通六国语言、22岁已拥有一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行星;物理学博士却立志研究大脑的奥秘;他是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神经科学博士后、耶鲁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科学家……昨日,天才少年薛来和耶鲁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科学家于玉国同聚重庆科技馆,以他们的成长经历,给家长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精通6国语言
22岁拥有一颗以他名字命名的行星
2009年,凭借独立研发的“启发多触式界面数据传输”系统,薛来、林晨阳、李贤基荣获“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团体一等奖,团队不仅获得了3000美元的奖励,薛来还获得了一个最独特的荣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
拿到大奖的薛来,还精通六国语言,被誉为天才。昨天现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天才的问题。“我并不是天才。排除极少数大脑病变的人,大部分人的智商分布是很平衡的,90%是在100到110上下。其实我自己是一个很奇怪教育方式的产物。”
看不懂英文版Flash
用“金山词霸”自学英语
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方式让薛来能够精通六国语言?原来,薛来8岁的时候,跟着妈妈前往斯洛伐克。在斯洛伐克的那段时间,因为不会英语,他和同学们玩不到一起,“有些自卑,我又喜欢玩游戏,就想能不能把每个同学都弄成游戏里的角色,这样他们就喜欢和我一起玩了。”
在这个目的驱动下,薛来接触到了Flash,“但Flash教程都是英文的,完全看不懂。”这时候,薛来的妈妈就让他用金山词霸来查单词,“那时候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还不像现在这样有成句的翻译。”三四个月下来,薛来不仅学会了Flash,也学会了英语。
正是有这样宽裕的时间,让薛来有机会知道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自己的兴趣,“不仅学会了语言,钻研计算机也有小成就。”
小升初考得非常差
没办法才上了国际学校
妈妈在国外的工作结束后,薛来也跟着回国了。回国后的薛来很不适应,“小升初考得非常差,没办法才上了国际学校。”
原来,在国外时,薛来的数学学习受到了影响。“他们的数学教育有些奇怪。有一次我去超市买面包,面包7块钱,我拿了10块钱。我们直接用10-7计算就可以了,但是他们是用加法,7+1=8,一直推到7+3=10,才补给我3块钱。这样下来,我的心算能力不行。”
小升初考得非常差,薛来被送到了国际学校。在国际学校,薛来似乎又如鱼得水了。
建议高中生
应有像海一样宽的知识面
薛来所就读的国际学校,高中开设了各种各样大学的课程。“比如,今天讲到的人工智能、大脑神经元等,我们都有接触。这样的教育体系,对小孩子非常有帮助。”薛来说,现在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知道要学什么,“如果他们在高中就广泛接触新鲜东西,或许很快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了。”薛来说,上高中时,他就学了宏观经济学、量子物理。“所以,考大学的时候,我非常明确喜欢计算机。我觉得,高中就是教你怎么去使用工具,最好是拥有像海一样宽的知识面。”
薛来建议,高中教育改革,“不是教得深,而是教得宽、教得广。”本报记者 罗薛梅
相关人物
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
作为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神经科学博士后、耶鲁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科学家,于玉国一直从事脑科学研究。在昨日的现场,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呼吁社会、家长、老师尊重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
于玉国很忙,他不仅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还是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曾在《Nature》等高水平SCI学术期刊发表过50余篇论文。
为什么会在百忙之中来重庆给孩子讲科普?“或许这么一场科普讲座,就会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今天讲的这些,也有可能会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今后他们可以继续做创造性的研究。”于玉国说,在他7-12岁时,也是因为一个个发明家的故事、一次电影、一次演讲启迪了他,让他度过了一个开心的童年。
在现场,于玉国第一次展示了自己的日记。那时候他才14岁,正读初二,就写下了三篇和大脑有关的日记:关于大脑的形成以及生命的出现、对梦的初步解释、语言的产生。
“那时候,我就立志要用物理的方法来做生物研究。”于玉国说,中学时代是求知欲和灵感爆发的年龄段,“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尊重,多鼓励,给予引导。他们沉默不语的时候,有可能就是在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
于玉国认为,回到家里天天做作业,就把孩子的创造性给压制了。“我们的学生被家庭作业所压抑,没法去自己思考,青少年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于玉国认为,多思考,少去学习知识,“知识是次要的,激发创造性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怎样去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去接触大自然,让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而不是在学校的课堂里去练习作业。”于玉国也给出了答案。
“这样的改变不应该是单一的,需要家庭和学校一起努力。当学生不方便回家时,教师可以组织课外活动,教他们观察一些我们平时看不到的现象。养孩子不光是父母的责任,还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学校不去做这个事情,那我们培养的孩子就是圈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