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安全气象标准体系 推进依法行政与管理
“本来我们这里有13棵楠木,前些年因为打雷,死掉了5棵。”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两罾乡内口村党支部书记冉远江介绍,金丝楠木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气象、林业和旅游等部门正联手对其开展旅游资源开发的防雷保护等工作。以此突破点,2015年,酉阳县气象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申报了重庆市地方标准《旅游景区气象防灾减灾技术规范》,该标准已获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已基本完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编制。
县级气象部门推动建立实施地方标准较为罕见,但却是重庆气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重庆市气象局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的要求,狠抓安全气象标准体系建设,依法管理气象事务,推动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构建体系 突破重点内外兼顾
“要强化标准意识、加强标准化顶层设计、提高标准质量、强化标准执行。”2015年11月的重庆市气象部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专题研讨班上,重庆市气象局局长王银民作了如此强调。
在安全气象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重庆市气象局强化了“三个突出”。
以防雷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为突破口,重庆市气象局积极围绕重点领域推进安全气象标准体系的构建。建立了从建设工程选址(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到灾害应急处置及灾害调查的封闭的防雷安全技术服务标准化体系,涉及的标准有《建筑防雷设计评价技术规范》《应急抢险救援防雷安全技术规范》等;构建了城市桥梁、轨道交通、城镇燃气等为重点的市政工程防雷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发布实施的标准有《桥梁工程防雷技术规范》等。目前,防雷安全监管标准体系也正在逐步构建,地方标准《防雷安全管理技术规范》《防雷安全检查规范》等已完成编制和征求意见工作。
在地方气象标准体系中,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已发布实施的《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系留气球安全操作技术规范》等,进一步突出了社会(行业)管理、落实行业安全监管和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的要求。重庆市交委就联合市气象局下发通知,针对加强交通气象监测站技术规范的贯彻落实提出了具体要求。
近年来,重庆市气象局还组织编制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气象灾害敏感单位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等标准,为气象部门从提供单一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向多灾种评估业务转型发展提供了思路,突出了转方式、促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重庆逐步构建起了以气象服务保障、防雷安全管理、系留气球监管、人影安全监管等领域为重点的安全气象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已发布实施的由重庆市气象局主编的气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已达29项,分别纳入了安全类、气象类和建设领域标准序列。
创新机制 探索推行标准管理
标准化建设并不仅限于气象标准体系的完善,加强标准化管理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重庆市气象局创新机制,探索建立与标准体系配套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成效。
如今,走进各区县防雷中心,你会发现办公环境整洁美观、检测设备排列有序、办事指南全部上墙、内部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态度更加热情,这是自2014年来开始推行的防雷服务“三基”建设的成果之一。“三基”建设重在强化基层建设、夯实防雷服务基础、提升防雷服务人员基本素质,以现行防雷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统一防雷服务文书、统一防雷服务流程、统一防雷服务装备、进一步规范防雷技术服务和行政管理。
其实,为规范防雷管理工作,重庆市防雷中心早在2008年就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自主开发的重庆防雷业务管理系统,从2012年4月就在全市防雷主管机构投入使用,并要求各单位防雷技术服务(含防雷装置设计评价、施工监审、竣工检测及定期检测)必须全流程使用该系统,逐步实现了管理规范化、业务信息化、服务标准化。
“你们防雷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很强,也尽到了主动提醒的义务,帮助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重庆光明实业公司总经理刘俊杰如此评价。
“加强学校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对有效减轻和避免中小学校突发气象灾害安全事故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黎德龙介绍,按照市教委、气象和安监3部门联合发文的要求,2014年底,已实现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全覆盖的目标。以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安全管理为载体,重庆市气象局和市教委还强化了学校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两部门联合制定了《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校园建设标准》,内容涉及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应急预案、完善防灾减灾设施等。目前,全市已建成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校园67个,切实落实了学校参与气象防灾减灾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
强化执行 注重宣贯追求实效
“制定和实施标准是促进气象灾害防御活动和管理有序化、规范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重庆市气象局法规处处长李家启介绍,标准化工作是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标准的研究、推广、实施等方面都会进行考评。
在各项地方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重庆市气象局十分注重部门协作,与研究对象的主管部门及设计、施工和应用单位共同参与到标准的编制中,保证了每项技术规范的可操作性。例如,重庆市气象局与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编制了国内首部《跨座式单轨交通防雷技术规范》,应用于重庆轻轨建设,作为项目试线的轻轨2号线运营9年内无一例防雷安全事故发生。
重庆市气象局还利用各种契机,加强了对标准的宣贯工作,不断提高气象标准的影响力和使用率。世界气象日、科技活动周上,气象工作人员积极强化标准宣讲;全市气象行业技能竞赛中,相关标准纳入了理论考试内容;气象行业培训中,相关标准也列入了培训内容。2009年,《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上升为行业标准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和重庆市气象局还在相关省市举办了宣贯讲座,积极推进该规范在燃气行业的应用实施,这是首次由气象部门以外的行业组织宣贯气象行业标准的尝试,也是强化防雷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举措。
“铜梁18家煤矿所在地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煤炭覆层条件差,雨水极易往下渗漏,开展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工作后,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更加从容了。”铜梁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朱建东所说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是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延伸。2009年《重庆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首次提出并界定“气象灾害敏感单位”概念后,《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安全气象保障技术规范》于2010年配套出台,明确了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安全管理的标准体系。铜梁试点成功后,重庆市气象局、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市煤 炭工业管理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市煤矿企业全面推进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交通运输、林业、旅游等行业也在按照标准和规范全力推进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安全管理工作。防灾减灾关口的前移,真正实现了由被动防灾向主动防灾转变,由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向降低气象灾害风险转变。
“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我们需要牢固树立‘标准先行’的理念。”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李良福介绍,重庆市气象局将把标准作为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和履行气象职责的重要抓手和技术支撑,通过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气象技术、管理和服务的集约化、规范化,促进气象资源的共享和最优配置,充分发挥其在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