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实施精准化组织措施助力精准脱贫
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三基”(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本产业),重点在基层组织。重庆市围绕精准化组织措施全面实施“五个全覆盖”,即全覆盖纳入后进整顿、全覆盖派驻工作队、全覆盖开展结对帮扶、全覆盖落实抓乡强村、全覆盖抓实扶贫考核,着力把贫困村党组织建成引领脱贫致富的“加强连”,把驻村工作队配成攻坚拔寨的“尖刀班”,切实做到“帮困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一、着眼于留下“不走的工作队”,实施贫困村本土人才回引工程
脱贫和巩固脱贫,短板在人才。驻村工作队是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本土人才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重庆市委组织部对所有贫困村近10年来毕业的大中专生、外出创业人士进行全面摸底,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本土人才库,实行“点对点”动员,出台“三给”政策包,吸引人才回村任职、创业。 一是给待遇。 对回村任职的本土人才,参照村干部标准发放报酬,每月13O0元左右,并为其购买养老保险。 二是给扶持。 打捆用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小微企业、农村土地流转等相关政策,扶持本土人才回乡创业。 三是给出路。 本土人才回村任职一段时间后,从中定向招录为乡镇公务员,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目前,全市1919个贫困村已回引本土人才2803名,实现每村回引人才1-2名。本土人才回村后,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652个、小微企业752个、农村电商530家。今年村级换届,有1830名本土人才被选进贫困村“两委”班子,为脱贫攻坚留下“不走的工作队”。
二、着眼于贴近解决贫困群众的困难诉求,建好用好两个服务平台
针对贫困群众就业求职、看病就医、证照办理、政策申请等方面的困难诉求,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构建“一窗通办、一网通联、五级联动”服务体系。 一是便民服务中心“实体平台”。 投入1.9亿元,对所有贫困村便民服务中心进行改造升级,配齐计算机、打印机、照相机等“五大件”,开设“全科窗口”,对群众事项实行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村干部“一人多岗、轮流值班”,确保群众能随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二是群工系统“网络平台”。 依托互联网创新开发“重庆群工系统”,把市、县、乡、村和村民小组连接到为民服务网中,自下而上、上下联动解决群众问题。特别是针对脱贫攻坚开发“群工系统”就业推荐、求诊问医、扶贫帮困、扶贫项目公示等实用功能,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安装使用,群众在手机上只需点击“就业推荐”“求诊问医”等版块,就能得到基层组织和有关单位的回应、办理。目前,已通过群工系统办理贫困村群众问题18.3万件。
三、着眼于打通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全面推进超市、金融、电商“三进村”
针对贫困村群众购物难、存取贷款难、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便民服务中心的平台优势、本土人才和大学生村官的知识优势,采取组织引领、市场运作方式,推进超市、金融、电商“三进村”,着力拓宽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超市进村。 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络体系,在贫困村开设便民超市1530个,让群众就近就便购买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实现销售额5000余万元。 二是金融进村。 依托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结合发展农村互助资金组织,在贫困村新增自动存取款机、金融代办点等1340个,完成金融交易8.6万笔,扩大贫困村基础金融覆盖面。 三是电商进村。 依托农村信息化建设,在贫困村建立特色农产品网店1375家,形成“市场﹢商网店﹢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由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实现电商交易7.6万笔、总额1.4亿元,直接带动贫困群众创业2510人。秀山县福兴村本土人才李拯龙在村里建立电商网店,一个月之内销售土鸡蛋18000多个、南瓜4000多公斤,受益群众达600余户。目前,全市尚未“摘帽”的贫困村同步实现超市、金融、电商“三进村”632个,年底前将实现全覆盖。
政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