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过程“举步维艰” “创造教育”为何遭遇尴尬
作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尝试,近年来,我市部分中小学校开始实施“创造教育”。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学校感到“举步维艰”,有的仅仅一学期后便主动提出退出试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5月9日上午,渝中区邹容小学三年级2班,数学老师陈丽娜正在上教学观摩课。
“你们不要翻书,自己试一试能不能把长方形周长算出来。”陈丽娜把全班近40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让他们开始讨论。
20分钟后,学生们的发言让听课老师颇感吃惊。学生们自己找出答案,并且方法各不相同——
“用一条1厘米长的纸条,挨着长方形每条边测量,四条边加起来大约有76厘米。”
“我们用一条绳子将长方形围起来,再丈量出绳子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我们先丈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度,乘以2;用同样的办法把另一条边的长度也乘以2,两个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陈丽娜表示,不禁锢学生思维,让他们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就是“创造教育”的魅力。
■提倡“重演律”,让学生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
陈丽娜所说的“创造教育”并不是个新鲜词。
早在6年前的2010年4月,“创造教育”作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基础教育重点课题,就由渝中区创造学会牵头,在渝中区两路口、石油路、东华观等7所小学开展试点。
“‘创造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作为课题组专家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广“创造教育”的教育专家吴克扬解释,“创造教育”是让学生按认识的“重演律”去重演知识点产生过程,将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创造过程”。
比如,语文老师在上《南京长江大桥》一课前,可以根据“重演律”原则,先带学生到重庆长江大桥去观察测量,然后让学生们根据各自的观察写了一篇介绍重庆长江大桥的作文。到老师开始教《南京长江大桥》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对照课文和自己的作文进行分析,评价哪些部分写得精彩,让学生收获更多。
“‘创造教育’避免知识点直接“灌输”,学生有学习兴趣,思维也变得很活跃。”渝中区东华观小学语文教师王晓捷说。
“老师教学方法也更为多样,课堂更生动。”邹容小学副校长黄梅对此也感触颇深。
记者了解到,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创造教育”在7所试点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一些外地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前来观摩取经,广东汕尾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来渝考察两路口小学的“创造教育”后感叹:“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创新能力是个隐形指标,而家长只认分数”
尽管“创造教育”备受赞誉,但几年下来,参与“创造教育”的学校却越来越少了,有的甚至退出了试点。
“压力实在太大了!”邹容小学一位不愿具名的实验班班主任一脸无奈地记者表示,“首先是教学任务完不成。每堂课程都有具体的教学任务,不可能都慢慢地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讨论。学生也有个体差异,有的学生连日常教学进度都跟不上,更别说自己探究学习,这部分学生该怎么办?”
在参加“创新教育”试点一学期后,该实验班的期末语文考试成绩落到了全年级倒数第一,家长的意见也非常大。第二学期,这位有着近30年教龄的老师向学校提出,退出“创造教育”试点。
事实上,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无奈。
“我们都很纠结和困惑。”邹容小学德育主任刘利霞表示,目前,创新创造教育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你说学生成长了,创新能力提高了,可依据是什么呢?最后还是要用考试来说话。”
“‘创造教育’缺乏创新型教师,也缺乏专家的引领和指导。”石油路小学校长王瑜表示,每个教学阶段学生应达到什么具体标准?这让教师感到无从下手。
“育人观念也是问题。”两路口小学原校长黄启尧称,目前,小学、初中阶段由于功课不太多,还可以为学生开展创新创造教育提供一些时间和空间,但到了初中毕业年级以及高中阶段,学生的升学压力大,“创新教育”如何与“高考棒”和谐共存?
■“创造教育”如何进课堂
究竟该如何看待“创造教育”?又该怎样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
“要从小事做起。”市教科院副院长王纬虹认为,要把创造教育的思想、内容、方法植入到各科教材中,要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引导他们利用好课堂内外的时间,从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利用他们生活中已有条件,或者可以随手找得到的材料,从小制作、小养殖、小发明、小报告和小论文等这些小打小闹式的“微创新”做起。
“‘创造教育’其实是一种思维方法。”市社科院研究员邓平举例,如果讲“西安事变”,很多中国老师讲完史实后,要求学生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以“学会”为目的,满足于考试结果。美国的中小学老师会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如果蒋不妥协?如果张、杨不和共产党合作?如果张、杨把蒋处死?如果蒋逃出西安等等,甚至让学生自己设想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罗志敏指出,可以稍稍在中高考试题中设置一些体现创新教育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试题,这样老师、学生及其家长也就有动力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年度考核评价自然也会朝着这一方向调整。(记者 匡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