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重庆篇]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

01.11.2016  00:38

   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了重庆“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于重庆而言,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

   对内,有利于重庆紧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定位,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西部创新中心,发挥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对外,有利于重庆紧扣“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争做中西部改革开放排头兵,在服务全局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发挥重庆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更是重庆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

   五大功能区域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组成大都市区,是重庆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实施意见》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全市要素流动更加顺畅,资源利用更加集约,到2020年,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载体、富有美丽山水特色的大都市区。

   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重庆要具备五大功能:综合服务、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开放高地和人文凝聚。这些功能,并非让重庆8.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均衡分担,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上承中央主体功能区制度,下接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的市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就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城市空间规划等和主体功能区制度相关的工作提出要求。比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

   根据中央要求,结合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特殊市情,《实施意见》对各区域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优化——

   都市功能核心区建设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的国际化大都市风貌展示区。强化都市功能核心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更加凸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的核心载体和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展示“窗口”等定位。

   都市功能拓展区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创新开放领先的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载体。强化都市功能拓展区作为全市开放门户、科教中心、综合枢纽、商贸物流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功能,更加突出西部创新中心、内陆开放高地的核心支撑等定位。

   城市发展新区建设全市重要的新增产业和人口集聚区。强化城市发展新区作为全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主战场的功能,更加突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重要支撑的定位。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沿江绿色发展示范区。强化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生态涵养和生态屏障功能,更加突出重点板块建设和特色经济发展。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武陵山绿色发展示范区。强化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功能,更加突出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和特色生态经济发展。

   从各功能区域完善优化后的定位可以看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组成了重庆大都市区,其要实现的主体功能和定位,正是我市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需完成的主要任务。

   长期从事主体功能理论研究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说,《实施意见》对五大功能区域定位完善优化,符合主体功能要求,符合资源环境承载理念。他说:“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到危害且长久维系的前提下,一定地理空间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所能承载的经济和人口规模也是一定的——这就是资源环境承载理念。

   根据这一理念,大都市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于两个生态区,能够担当重庆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理所当然也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载体。

   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市规划局编制了《重庆大都市区规划》,为发挥好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重要作用,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我市以大都市区为主要的功能载体,从规划层面预留了空间、提供了保障。

   例如,都市功能核心区要逐步疏解非核心功能,降低用地强度。都市功能拓展区要注重扩容提质,对体现西部创新中心、内陆开放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创新创意产业等功能用地优先予以保障;城市发展新区要对发挥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作用的先进制造业、交通物流设施等产业用地需求优先予以保障。

   另一方面,重庆在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将按照功能定位,在保护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生态环境前提下,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提升各功能区域发展水平。

   紧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定位,发挥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西部创新中心。

   重庆所处的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是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水平,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05.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7%。数据显示,重庆经济已经连续10个季度以上增速全国领先,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前三季度,五大功能区域中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最快,分别为11.6%和11.1%,其中,城市发展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23.86亿元,同比增长17.1%,占全市投资比重为42.3%,完成工业投资2500亿元,同比增长17.1%,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2.4%。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也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和较快增长。

   五大功能区域各优其优、优优与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充分显示出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发展活力。

   在城市发展新区,今年以来,被誉为“中国第四大古镇”的铜梁安居古镇,接待游客量剧增,不仅吸引了大量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的市民前往游览,还成为周边一些省市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成为铜梁区带动城乡统筹发展和老百姓致富的“新引擎”。

   铜梁区委书记陈勇表示,立足城市发展新区的功能定位,凭借距离都市功能核心区半小时车程这一优势,铜梁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把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着力点放到了文化旅游产业上。据了解,铜梁区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规划制定了“一体两翼”的发展蓝图,开始建设铜梁城区到蒲吕的一体经济带及以玄天湖和小北海为中心的南北“两翼”旅游度假区域,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正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名城。

   今年6月,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等九家中央媒体及所属新媒体的部门负责人、骨干编辑记者共近50人,聚焦两江新区,对其调结构转方式的实践进行了为期3天的专题调研采访。

   两江新区何以吸引众多央媒的关注?作为全国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承载着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厚望的两江新区,经过6年时间开发建设,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不论是在区域发展引擎、创新驱动窗口和内陆开放标杆等方面都表现俱佳。特别在“全市一盘棋”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今年1-8月,两江新区直管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5%,高速发展的两江新区成为重庆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砝码。

   同样在都市功能拓展区的渝北区,由市政府、亿赞普集团和招商局集团合资组建的全球结算机构——重庆市钱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为重庆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的成功探索。今年上半年,重庆钱宝区域清算环网络已进入39个国家,堪称亚洲最大规模结算机构。按照计划,钱宝将在未来3年内进入12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覆盖中东、欧洲、非洲、南亚和拉美的五大区域清算环。

   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富民表示,今年以来,全市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区域功能定位,突出首要任务,推动各区域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形成了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新格局,推动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紧扣“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战略定位,发挥重庆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实施意见》提出,重庆要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争做中西部改革开放排头兵,在服务全局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处于长江上游的重庆,与“渝新欧”国际铁路和渝昆泛亚铁路相连,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重庆与四川共建的成渝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构成“三极”。

   如何最大程度放大优势,发挥重庆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要求重庆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

   构建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是打通“血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的基础条件。

   位于都市功能拓展区的果园港,是我国最大的内河水、铁、公联运枢纽港,由专用铁路线连接,火车可直达果园港作业区,形成水铁无缝联运,并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与欧洲各国进行快速、方便的货物交换运输。前不久,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与广元腾胜港航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两港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果园港与四川广元港将深化合作,拓展当地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能力,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果园港只是一个缩影。来自市交委的消息称,“十三五”时期,通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建设,我市依托五大功能区域构建的内联外通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

   市域交通方面,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依托快速铁路和市郊轨道,基本形成主城辐射城市发展新区的“半小时”通勤圈,全市87%的区县将实现干线铁路连通。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依托高速公路网,相邻区县基本实现“1小时直达”。

   对外连结方面,我市将着力加快构建以重庆枢纽为中心、高速铁路为骨架、普速铁路为支撑的现代化铁路网,构建“”字型高速铁路网。据了解,在国家规划的“八纵八横”战略通道中,京昆、沿江、包海和厦长渝4大通道在重庆交汇,重庆将与成都、西安、郑州、武汉、长沙、贵阳、昆明7个方向实现高铁联通,加上我市规划新增的兰渝高铁,最终将形成对外8个方向的“”字型高铁网。

   此外,构建对外开放的平台体系,是重庆融入国家开放格局的重要载体。

   根据《实施意见》,重庆下一步将重点发挥好“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功能,高标准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加快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加快建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临空经济示范区等;不断完善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区县特色工业园区开放功能,重点推进万州、涪陵、江津、丰都、永川水运口岸建设,在江津、涪陵等设立综合保税区,推进万州、黔江机场等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加快完善进口水果、肉类、活牛、水生生物等多种指定口岸功能,完善查验机构布局,在有条件的区县有序设立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

   此外,重庆还将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和渝昆泛亚铁路,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深入推进与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和大通关国际协作,加快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通信枢纽。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夏长勇、周季钢、郭晓静、张莎、彭瑜)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