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黑科技”在全国61家机场推广应用 “刷脸”过安检 1秒出结果
从读取身份证登记照信息到比对现场持证人员的脸部特征,仅1秒时间就能判断是否为本人,现场实测识别率超过98%,大大提高了民航安检的效率和准确率——3月15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发布消息称,在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弘光项目的支持下,由该院和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在全国61家机场推广应用。
据介绍,该项目是基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领先的智能识别技术,在全国重点机场示范推广智能化安检系统,提高机场的安检效率和安全水平。中科院对此予以5000万元经费支持,以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机场安检设备的变革。
“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是一套精准高效的人证比对智能终端,通过读取身份证登记照与现场持证人员的脸部进行比对验证,判断是否为本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石宇说,其功能包括人脸验证、证件过期提醒、后台数据管理(历史查询及导出)等,验证快,准确率高,对于人脸角度、光纤、表情、遮挡等都能高效率识别。
据了解,过去,机场安检工作人员检查一名旅客,大约需要10秒钟时间,但采用智能识别系统之后,从读取身份证信息、“刷脸”比对到出结果,仅1秒钟就可搞定。此外,工作人员肉眼比对的准确率大概在80%左右,智能识别系统能超过98%,准确率大幅提高。
从2017年4月率先在重庆江北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等正式应用以来,目前该智能识别系统已在全国61家机场555条安检通道推广应用,其中年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以上机场的覆盖率达到80%,年吞吐量2000万—3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43%,年吞吐量1000万—2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55%。
根据机场应用之后反馈的情况来看,在使用智能识别系统后,机场安检通行效率和准确率得到明显改善,抓获冒用他人身份证乘机的人数较过去显著增加。
“特别是今年春运期间,江北机场共运送旅客487万人次,日均12.2万人次,单日最高13.5万人次,使用智能识别系统之后,大大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压力。”江北机场工作人员介绍,在启用智能识别系统以来的近一年时间内,他们共查获233起企图持用他人证件乘机事件,进一步提升了机场安全水平。
石宇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力争在全国80%以上的机场推广应用智能识别系统。此外,他们正在开发“无纸通关”“智能机场”相关技术和设备,今后,旅客乘坐飞机就不再用登机牌,而且除第一次需要出示身份证进行身份验证之外,其他需要身份验证的环节都不再需要出示身份证,通过前后端数据关联,旅客就能自动通关。“预计今年下半年,这项技术和设备就会在江北机场、浦东机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