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快收藏!重庆发布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帮你孩子摆脱成长的烦恼

26.08.2017  20:59

俗话说,父母是儿童的首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如何摆脱孩子成长带来的烦恼?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伴他们快乐成长?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26日从市政府公众信息网获悉,《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下简称“大纲”)出炉,给父母们送来一份教育指南,并让你一图读懂0-18岁的孩子。

家长要当好首任老师

大纲》是新婚夫妇、孕妇以及18岁以下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下统称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南;也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群众团体、各级各类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让孩子具有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注重家教家风,优化家庭教育的社会环境,让家长和子女共同成长。

怎样来进行家庭教育?《大纲》有五条指导原则:即“儿童为本,科学引导;严慈相济,理性施爱;言传身教,榜样示范;注重家风,立德树人;依法治教,全面培养。

比如,有的家长只是要求孩子怎么做,却忘记了自己该怎么做,言传身教的效果,比指手画脚更好。如果家长乱扔垃圾、乱撞红灯,孩子可能就会模仿;如果家庭有良好的家风,家长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也会学着做。

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交给老师就行了,其实,家长要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承担家庭教育义务,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孩子养成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

延展到孕期和新婚期

这份《大纲》覆盖比较全面,除了让你读懂0-18岁的孩子,还延展到了新婚期、孕期的家庭教育指导。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夫妻和睦也是良好家风和家教的基础。在孕期就要学习孕育知识,做好孕期保健,做好父母角色准备。

而且,准爸爸要关爱孕产妇,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孕产妇身体易疲劳、情绪易波动,需要家人关爱。孕产妇要接受其身心变化,注意饮食营养,适度锻炼身体,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争取自然分娩。家人尤其是丈夫应多承担家务,确保孕产妇的居住环境和饮食安全,多陪伴与关爱孕产妇,安抚孕产妇情绪。

有的产妇可能出现产后抑郁倾向,情绪持续低落、悲伤、沮丧、烦躁;可能出现厌食、暴饮暴食、失眠、焦虑等症状。家人尤其是丈夫要多陪伴、关爱产妇,关注产妇情绪变化,一旦出现抑郁倾向,及时向专业机构寻求心理疏导和干预,必要时接受药理治疗。多帮助和指导产妇积极调整身心状态,照料新生儿。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

大纲》关注了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特殊儿童是指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异的儿童,包括残疾儿童、问题儿童和超常儿童。

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给出了建议,家长要科学认识特殊儿童,寻求学校、专业机构和社会支持,“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明确儿童各阶段发展目标,加强家庭、学校、社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通过融合教育等方式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沟通能力和生活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由于一些父母在外地工作,流动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成了难题。

比如,对于流动儿童家庭,家长要引导儿童尽快适应新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增强儿童安全感。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家长或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保障儿童人身安全,注重儿童情感需求、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行教育,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0-18岁的孩子 来看看每个年龄段你该怎么做

每个年龄段,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大纲》给出了解决策略,家长们一起来看看。

【0―3岁年龄段】

常见问题一:祖辈代养,角色缺位

部分0―3岁婴幼儿主要由祖辈照看,父母缺位尤其父亲缺位严重。隔代教养存在育儿观念不一致、溺爱或打骂行为,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

解决策略: 父母应认识到养育孩子是自身的责任,学习掌握科学的教养理念和方法,与祖辈多沟通协商,与儿童多互动。

常见问题二:过度干预或娇纵,错误对待“第一反抗期

婴幼儿2岁左右进入“第一反抗期”,说“”是其成长的重要标志,表现出调皮、任性、爱顶嘴。部分家长可能采取警告、呵斥、责打或一味迁就等方式。

解决策略: 家长要理解与征询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和物权意识,不轻易干涉或强迫分享;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采取温和而坚定的拒绝或冷处理。

常见问题三:过度开发智力,忽视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将知识储备等同智力发展,过分注重单纯记忆和操作式学习,忽视婴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解决策略:家长应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关注婴幼儿的心理需求,正确认识玩耍与游戏是婴幼儿学习和建立自我认知的主要方式,鼓励及陪伴孩子观察、阅读、游戏,通过丰富的感官刺激促进智力发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6岁年龄段】

常见问题一:不重视亲子游戏,幼儿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

个别家长把电子产品作为幼儿的玩具,滥用电子媒体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解决策略: 家长要多陪伴幼儿,创造幼儿与同伴交往和游戏的机会,寓教于乐。正确引导幼儿使用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严格控制时间和选择内容。

常见问题二:强调特长培养,忽视全面启蒙

个别家长让幼儿参加各种特长训练,既占用孩子自由玩耍和休息时间,让孩子产生厌恶和恐惧学习的情绪,又忽视了幼儿运动、认知、社会性、艺术审美等方面协调发展。

解决策略: 幼儿4岁后出现某种能力发展倾向,家长要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依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综合考虑师资水平与学习环境因素,理性选择兴趣班。

常见问题三:教育一致性差,亲职教育缺乏

部分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态度、方法不一致,父母教育意识淡薄,致使孩子社会性发展不足。

解决策略: 家庭成员间沟通协商,建立可行的家规,共同遵守执行。尤其是父亲要深刻认识自身对儿童成长的独特影响力,履行亲职责任。

【6―12岁年龄段】

常见问题一:家长忽视教育责任,缺乏家校合作意识。

少数家长基本不关注儿童的学习、交友、心理状态等情况,不主动联系老师,很少参加学校活动。

解决策略: 家长要树立责任意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多陪伴儿童,关注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用巧妙引导代替训斥打骂。主动和老师沟通协商,促进家校共育。

常见问题二:家长过度关注学业成绩,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担心儿童输在起跑线上,过度关注儿童学业成绩和特长培养,高强度、高难度学习占用儿童玩耍和休息时间,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解决策略: 家长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儿童的玩耍时间和活动量,督促儿童参加体育锻炼;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劳逸结合,给予儿童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常见问题三:儿童缺乏时间管理意识,做事效率低

儿童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拖延,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影响正常的生活作息。

解决策略: 家长要正确对待儿童的拖延行为,与儿童共同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帮助儿童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帮助儿童学会自我管理时间。

【12―15岁年龄段】

常见问题一:青春期叛逆,亲子关系紧张

进入青春期,儿童可能出现过度关注自我和排斥他人意见,对父母不信任等叛逆行为。

解决策略: 尊重儿童独处的情感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宽容和个人空间,提供合理的宣泄途径。建立平等对话的亲子关系,关心儿童的学习生活与成长烦恼,培育共同话题,减少代沟。

常见问题二:呈现厌学情绪,容易沉迷网络

儿童对待学业态度消极,出现迟到、逃课等现象;沉迷网络游戏,易受到网络暴力等负面文化的影响。

解决策略: 家校配合,普及网络安全法律常识,与儿童共同协商网络使用规则,引导儿童明确上网用途,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加强网络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丰富儿童课余爱好,获得成功乐趣。

常见问题三:容易意气用事,校园暴力滋生

儿童情绪不稳定,做事缺乏理性,盲目崇拜偶像;存在言语羞辱、欺负弱小,甚至打架斗殴等校园暴力问题。

解决策略 :学校、家庭、社区要联动,培养儿童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构建平安健康的成长环境。家长言传身教,采用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冲突。

【15―18岁年龄段】

常见问题一:负面网络文化影响,不良社会群体干扰

高中阶段儿童自控力不强,部分儿童易受到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等不良网络文化影响,盲目模仿抽烟、酗酒、盗窃、打架斗殴、吸毒等不良行为。

解决策略 :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儿童了解负面网络文化的危害,与儿童协商上网规则并相互监督,增强儿童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儿童树立正确是非观,观察儿童异常表现,及时干预,培养儿童自觉抵御负面网络文化侵蚀的能力。

常见问题二:焦虑情绪倾向明显,社会适应不良

高中阶段儿童因学业压力过大,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浮躁、悲伤、无助等负面情绪倾向,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和社会生活。

解决策略: 加强亲子交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要和社会性发展,注重能力的协调发展。引导儿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家长通过寻求专业指导,掌握辨识、干预儿童异常情绪和行为的有效策略,缓解儿童的焦虑情绪,提高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蒋艳 实习生周雅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