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代贵:小城镇建设要在“新”字上做文章
由重庆日报与重庆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重庆最美小城镇”大型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据活动组委会负责人介绍,通过本次活动,将评选出30个“重庆最美小城镇”,通过其示范引领,彰显各区县五大功能区域建设点上的亮点与成绩,展示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风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评选活动后期,还将围绕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相关难点和热点举办论坛,为西部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重庆最美小城镇 彰显山水重庆气韵之美
美丽山城,在巴山渝水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之间,有着无数让人痴迷的美丽小城镇。
如铜梁安居镇,其一砖一木、一宫一庙都在述说着“中国第四大古城”的千年神韵;永川松溉镇中国西部最长青石板老街,将时光镌入十里油光石板;万盛黑山镇黑山谷的幽峡峭壁、飞瀑碧水,奉节兴隆镇的天坑地缝,无不演绎着巴山渝水的气韵和美。
石板路、小拱桥、马头墙、吊脚楼……重庆小城镇的美,鲜明而多元,镶嵌在巴山渝水之中。这份美,让人不得不去追寻、去追问:哪个小镇在你心中是最美?
发现重庆小镇之美,展现山水重庆之韵。在这种背景下,重庆日报与重庆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联合推出“重庆最美小城镇”大型评选活动,选出30个重庆最美小城镇,将重庆小城镇之美推向全国。
所谓“重庆最美小城镇”,是指具有生态环境美、建筑特色美、管理文明美、历史底蕴美、宜居生活美“五美”特色的小城镇。
据了解,活动将采取行业和区县主管部门推荐和小城镇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参选名单。参选对象主要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重点镇和市级中心镇以及其他具有美丽元素的小城镇。
在确定参选名单后,将举行五大功能区域建设进行时·首席记者乡镇行活动。重庆日报首席记者将以区县为单位,走访报道部分小城镇发展亮点和态势,发现和感悟美丽元素。
同时,将同步举行首届重庆最美小城镇大型评选活动。评选活动将按照初审、报道展示和复审三个阶段进行,组织专家、学者以“五美”为标准,评审出获奖名单。
在活动后期,还将就小城镇发展举行相关论坛活动,通过座谈、研讨,共谋重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同时,还将举行“重庆最美小城镇”颁奖仪式等活动。
小城镇集群发展 用特色塑造“重庆印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在分析产业特点、地方文化、民风民俗等不同特色要素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特色小城镇建设战略,涌现出了一批在产业、建筑、文化、旅游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城镇。
据统计,全市现有823个小城镇,其中有89个全国重点镇,占全市小城镇总数的16.15%;有1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约占全国总数的十一分之一;有7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3个中国特色旅游新干线示范试点镇、110个市级中心镇。
据重庆市城乡建委村镇建设处处长刘建民介绍,特色小城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市重点围绕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以及产业等方面,着力打造具有鲜明重庆特色的小城镇。
如在产业特色上,我市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划分新要求,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资源特性、利用方式和区域性职能分工等进行分析,明确各小城镇主体功能和发展方向,依据其发展趋势,将其分为工矿、商贸、旅游休闲度假等类型,避免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发展。
此外,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110个市级中心镇初步具备区域副中心的规模和作用,已辐射带动周边约500个小城镇组合形成小城镇集群。
以小城镇为基点 助推五大功能区域建设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吹响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号角,会议指出,要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这必将为我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提出“三个一亿人”的概念,强调当前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应放在小城镇,引导中西部地区实现就近城镇化。
重庆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相关专家认为,从国家战略到市级战略,重庆小城镇迎来了又一个发展春天。同时,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也逐渐成为展示各区县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亮点的载体和窗口。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出台,小城镇户籍壁垒得以打破,必将有大量农民转户进镇。为此,我市将继续以小城镇‘561工程’建设为抓手,按照‘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加快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全覆盖,以满足进镇农民就业需求和生活需要。”重庆市城乡建委主任助理张其悦指出。
张其悦说,我市五大功能区域战略部署确定了小城镇建设的方向、原则和重点,市城乡建委将继续实施特色小城镇建设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水平,以小城镇为基点助推五大功能区域建设。
小城镇建设要在“新”字上做文章
—重庆社会科学院城乡统筹所所长、重庆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田代贵谈小城镇建设与发展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五大功能区域建设背景下,小城镇建设要围绕“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规划先行、突出特色、集群发展”原则,在“新”字上做文章。
首先,观念上要“新”。新型城镇化不是“造城运动”,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要通过户籍、土地等一系列制度革新释放改革利好,引导人口有序转移。
其次,体制上要“新”。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使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要创新区域协调机制,合理布局城镇体系功能分区。
再次,行动上要“新”。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要按照“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则,提升小城镇的承载能力。
最后,特色上要“新”。要因地制宜,注重区域定位,实施分类发展,突出地貌文化,实施错位发展,注重生态效益,统筹规划发展,让小城镇发展呈现鲜明特色。
完整阅读: http://news.163.com/14/1013/05/A8DORSK3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