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版“开心农场”又开始忙了 有的走文艺路线,有的已经玩起了“互联网+”
昨日,南岸区珊瑚康恒小学,孩子们在学校菜园里为秋天的收获忙碌着
记者 邓月红 摄影 李文彬
如今正值春季入学,小学里也开始忙碌起来。昨天,珊瑚康恒小学的学生们就在学校菜园里忙活开了,松土、挖坑、播种……而另一边,天台岗小学“开心农场”里的风信子开花了,粉的、白的、紫的,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
“知道小白菜,就是没见过红薯”
昨天,珊瑚康恒小学4年级1班迎来了新学期第一次生活大课堂,给冻了一冬的“康乐农场”松土、观察成熟的蔬菜、播下秋收的种子。
“小白菜竟然长这样,从来没见过地里的小白菜。”见到绿油油的小白菜,4年级1班的雷飞鸿有些激动,同班的小糠则颇有些得意,自己以前在外面农场见过不少蔬菜,“现在还没见过的就是红薯,长在地里的红薯。”
让孩子亲近自然,了解农耕文化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主城不少中小学都有自己的“自留地”。如天台岗小学、巴蜀小学、九龙坡区实验二小、马家堡小学、高滩岩小学、西师附中、育才中学等,都有自己的“农场” “菜园”。
为什么这么多学校热衷于在学校“开荒种地”?天台岗小学的邓老师介绍,如今很多孩子在城市长大,对于农作物、农业文化接触很少,在学校开辟菜园,可以让孩子更亲近大自然,了解农耕文化。
有的走文艺路线有的玩互联网
小学有“菜园”“农场”并不稀奇,不过每个学校的玩法不太一样。
比如,珊瑚康恒小学走的是“高精尖”路线,将“互联网+”引进了农场。每一块土地都有温度、湿度传感器,并根据环境对蔬菜进行智能浇水等。
天台岗小学走的是文艺路线。“开心农场”里还有各种时令花草,如今正值开学,校园里的风信子开得正好。“我们接下来会换一种新的农作物。”天台岗小学邓老师告诉记者。
自留地的菜去哪儿了?
自留地里种的这些菜,成熟之后都去哪儿了呢?
“学生种的会让他们带回家去,剩下的送到学校食堂。”天台岗小学邓老师称,春种秋收,在这项课程中,收获也是一个环节,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采收,而采收的蔬菜也给学生食用。而育才中学、高滩岩小学等每学期还有收获节,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而收获的食材也供学生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