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企“小巨人”连拿大订单 背后意义更香
10月16日,顺多利智能工厂,全自动化生产正有序进行。记者 付爱农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消息,“不要小看这件小东西,目前100%依靠进口。”10月16日,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顺多利),公司董事长周继群对记者说,“但预计到明年年中,‘重庆造’就能切入这一细分市场,从而填补国内空白。”
被周继群寄予厚望的这件小东西,叫电动压缩机涡旋盘,是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
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作为重庆制造领域的“小巨人”企业,顺多利抢占风口,把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心迅速转向新能源汽车产业。
“顺大势才能多利。目前在顺多利的总营收中,新能源汽车产品占比已达到20%-30%,预计明年可进一步提升到40%-50%。”周继群说。
啃下硬骨头
填补国内空白不再被“卡脖子”
10月16日,位于北碚区蔡家智慧新城的顺多利研发中心,所有研发人员都在专心致志地工作。当前,首期投资预算超过1亿元的电动压缩机涡旋盘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正处在攻坚阶段。
“电动压缩机涡旋盘并不大,跟二两包子的大小差不多,单价也不高,每套百多元,但却是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关键核心部件。”顺多利副总经理项绍伟介绍,目前,该产品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顶级汽车零部件企业手里,属于典型的“卡脖子”技术。
顺多利拿到的大单,是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法国法雷奥、韩国翰昂等跨国公司研发并生产。今年9月,顺多利启动该项目,经客户检验过关后,预计明年可实现量产。
这张大单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10月13日,中国乘用车联合会发布最新数据,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连续6个月大幅增长,9月份产、销量分别为13.6万辆、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67.7%。“据测算,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将超过300万辆,而每辆新能源车都必须使用电动压缩机涡旋盘,所以仅在国内该细分领域,其市场空间就达到4亿多元。”项绍伟说。
当前,顺多利研发团队正加紧技术攻关,在产品成型及防渗技术上狠下功夫,预计到今年底可以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从而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
解决老难题
产品进入国际巨头全球供应链
新能源汽车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风口。但在中高端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如汽车热管理系统,则由日本电装、三电贝尔、法雷奥、翰昂、马勒等跨国公司掌控。
“我们一直有一个愿景:树立‘中国造’的世界形象。”周继群拿起另一件高端铝制零部件说,“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新突破口。”
这个小小的零部件,是为新能源汽车电池运行护航的热交换器。其作用是:新能源汽车在低温、极寒天气条件下容易快速掉电,甚至无法工作,热交换器可有效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
“国内也有企业生产该产品,但在核心技术上,与国外大企业的差距就大了。”周继群说,所以这也可以说是一项技术比拼项目。
疫情防控期间,顺多利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国际巨头手中拿到了一张大订单:350万套高精密热交换器,总金额近2亿元。预计11月拿出样件,明年将实现量产,进入全球市场。这张订单不仅金额不小,其更大的价值在于:可进入丰田等新能源汽车国际巨头的供应链体系,且为期10年,可谓一张高含金量的“长期饭票”。
据介绍,类似这样的核心零部件项目,今年顺多利已拿下23个,未来可期。
损失能补回
预计全年总营收将逆势增长
在一条智能化生产线上,机器人的动作精准高效;在铸造车间,机械臂夹起“小碗”,把650℃的液态铝倾注到机器内,快速形成各式各样的精密产品;在“数字仓库”,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码放得整整齐齐,其信息可追溯……
“经过一系列智能化改造后,企业生产成本下降约20%,生产效率提升17%-20%。”项绍伟介绍,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多名工人,如今已达到一名工人管一条甚至两条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
“对先进制造企业来说,除了智能化设备等硬实力外,生产全流程产生的大数据则属于软实力,尤为重要。”项绍伟说,当前,顺多利正在跟航天云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着力打造MES系统(制造企业生产流程管理系统);下一步,还要建一个更智能化的大数据技术中心,进一步推动智能化转型升级。
“在大数据智能化助力下,因疫情造成的损失能够补回来:6月起,企业产销节节攀升,三季度的月均营收增长率为40%-50%。”项绍伟信心满满地说,“再加上新订单正一步步完成,预计全年总营收可达到10%-20%的逆势增长。”
重庆日报记者 付爱农
原标题:顺多利力攻核心技术,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国际巨头供应链——渝企“小巨人”连拿大订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