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4小时连锁便利店8成“熬夜”抢生意 同质化严重仍难言盈利
重庆24小时连锁便利店占8成以上,开店增速超20%……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重庆24小时营业的连锁便利店比例为82.5%,排名全国第一;去年连锁便利店增长率为21.3%,排名全国第三。巨大的市场空间,引起便利店品牌争相布局。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同质化严重,前期投入大等因素,多数连锁便利店公司仍难言盈利。
调查
增速达21% 八成连锁店“不打烊”
可购、罗森、全时购……在金州大道北大资源博雅小区3号门附近,你如果要找一家便利店购物,在100米直径范围内,便有3家24小时便利店供你选择。
而其中有两家,仅仅相隔几个门面,直线距离不到20米。
在重庆的一些成熟小区,像这样扎堆布局的便利店,司空见惯。
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2017年,在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调查的36个城市中(包括除拉萨以外30个省会和直辖市及4个计划单列市和东莞、温州),重庆便利店以21.3%的增速位居全国第三名,仅次于西安和昆明。
24小时便利店比例方面,重庆已位居第一,比例达到82.5%。排在二三位的为海口和厦门,比例分别为82.4%和78.6%。
“目前很多夫妻店、杂货店没有做到24小时营业,但连锁便利店基本上都要求24小时营业。”重庆一站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胜江介绍,便利店作为最接近消费者生活的零售业态,在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着各种即时性服务。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对于服务消费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出24小时服务,不仅是便利店提升竞争力的做法,也越来越符合消费趋势。目前“一站”连锁便利店有300家店铺,其中24小时营业的占到90%以上。
重庆罗森方面表示,截至目前,罗森在重庆的总门店数达160余家,全部为24小时门店。
“晚上顾客相比白天肯定少很多,但很多地段夜间还是有一定的客流量。通过24小时营业,培养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以后有需求自然会与品牌联动起来。此外,24小时服务是我们的服务理念,市民凌晨饿了,下班晚了,或者有应急需求时,身边有一个地方能买到东西。另外,门店都是在夜间完成鲜食等货品进货理货上架以及临期品的废弃。”重庆罗森便利店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介绍。
市场
饱和度远远不够 众品牌加速布局
在重庆便利店快速增长背后,是重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市场饱和度方面,重庆平均29738人拥有一家连锁便利店,位居36个调查样本城市中最后一位。而饱和度居前的东莞和长沙,平均1000多人就拥有一家连锁便利店。
“这说明重庆连锁便利店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重庆若家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向华介绍,重庆的便利店市场,起步较晚,目前还只能算是在发展初期。
李向华介绍,一般而言,平均每拥有3000~4000人的社区,就有一家便利店的市场需求。而只要有五分之一的人员入店,人均消费10元,就能让一个便利店生存得很好。部分好的门店,可以做到日营业额上万元。
据重庆连锁经营协会的粗略统计,目前重庆主城区传统意义上的连锁便利店为1800家左右,若以主城区约900万人的常住人口推算,那么,还有1000多家的缺口。而区县部分,更是一块“肥肉”。
巨大的市场缺口,引起品牌争相布局。
今年来,包括罗森、可购、若家、一站等品牌,都加大了开店计划。
罗森方面表示,截至目前,重庆罗森已完成全市九个主城区的门店布局,总门店数达160余家。2018年将继续以市中心为核心,向周边区县拓展,到今年年末预计门店数达到250家,计划未来3年内开设店铺数突破500家。
若家目前有320家店铺,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开了20多家,下半年预计还要增加60~70家。“今年希望开100家店。”李向华透露。
“一站目前已有300家店铺,此前布局主要以江北渝北为主,今年将布局其它区县,计划新增100家以上。”一站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胜江介绍。
除了已入驻品牌的扩张,外来连锁便利店品牌也在加速入渝。
例如,广东的美宜家、金刚便利店,四川的喔喔便利店等,都已陆续进入重庆。
另一方面,阿里、苏宁等巨头也在抢占市场。今年苏宁小店就已在重庆布局,按计划,今年之内将在主城开设100家店。
瓶颈
多数处于市场培育期 同质化严重
大家都瞄准了便利店这块蛋糕,但味道如何,只有吃的人知道。
记者调查发现,连锁便利店一边是市场争夺战打得火热,一边却是难言盈利的尴尬。
“就连锁便利店公司看,目前基本处于‘跑马圈地’状态,真正盈利的不多。”陈胜江坦言,便利店公司,前期投入大,包括物流体系、信息系统建设等,以一站连锁为例,前期就筹备了4000平方米的仓储中心,6辆物流配送车,仅仓库人员就达到30人,这至少是几百万元的投入。
李向华介绍,开一家连锁便利店公司,前期的货源储备至少要200万元以上,另还有物流中心、配送、场地、信息系统建设等前期投入。
重庆罗森便利店有限公司总经理藤原孝司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进入重庆市场8年,罗森前期都在进行物流体系、信息系统等建设,处于打“基础”阶段,直到今年,才是以盈利为目标。
除了投入,经营商品服务同质化严重,也是目前连锁便利店的一大硬伤。
记者走访发现,多数连锁便利店品牌理念、店内设计、产品内容和服务近乎一致。选址也多为办公楼、社区、车站、商圈、马路边等人口高流动的地区。产品以生活日用品、副食、饮料等为主。部分增加了鲜食食品。而这一块,外资品牌做得相对较好。例如罗森和711,可以提供盒饭、包子、关东煮、三明治等,还有需要加热的自制便当、奶茶、咖啡等。今年,重庆罗森推出了网红番茄饭。
“推出熟食产品,对便利店的要求更高,比如店面大小、配送速度、人员投入等。”李向华介绍,以店面要求为例,要配备熟食区,整个店面至少就要在50平方米以上。
出路
差异化经营 熟食加自有品牌是方向
多位便利店行业人士表示,重庆便利店市场还处于起飞阶段,未来3~5年将进入黄金发展期。不过,如何进行差异化布局,抢占先机,也是便利店亟待解决的难题。
若家便利店负责人李向华认为,熟食加自有品牌是未来便利店的发展方向。
“虽然做熟食的投入要大些,但其利润更可观。”李向华透露,目前便利店一般性产品销售,利润能够达到20%左右就不错,但熟食的利润可以达到50%以上。去年底,若家便利店推出了“本土化”熟食——若家小面,今年要实现80~90平米以上的店铺都完成若家便利店加若家小面的布局。
李向华思考的另一个出路,则是做自有品牌。
“要想真正做到差异化经营,就要有自有品牌。”李向华说,目前若家已经在尝试推出部分自有品牌,已经注册“若家”系列商标,下一步会推出更多自有产品。
一站便利店则考虑的是要做到轻化。
陈胜江说,目前便利店的消费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一站首先是在服务上满足这群人对快捷、便利的要求,目前已经整合本地资源,如福彩、体彩、公交卡充值等,做到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今年在门店设计、产品结构方面进行了调整,例如,门店风格走年轻路线,同时推出包子、馒头、豆浆、咖啡等产品,尤其是早餐服务,今年会强化这一块。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方面则表示,就全国看,2017年便利店行业增速为23%,市场超过10万家门店,达到1900亿销售额,开店数及同店销售双增长。通过对55家便利店企业经营现状进行调研,样本企业平均单店日销售大约五千元,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不少便利店的即食品和自有品牌占比逐步上升,但商品结构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仍有40%的样本企业的即食销售占比小于10%,有80%样本企业的自有品牌销售占比小于10%。另一方面,数字化和生态系统企业正逐渐重塑零售的未来,在数字化和日益显著的规模效应的冲击下,只有少数杂货商可以免遭淘汰,便利店要生存,也要做到数字化转型。
开家便利店要多少钱 ?需要20万元~30万元
一般而言,从零开始投资一家50至60平方米的便利店,差不多需要20万至30万元的资金。
A·租金
因地段的不同各异,平均来讲,一般200至300元/平方米
B·加盟费
外资品牌除外,本土品牌基本一次缴纳3万元~4万元,包括加盟费、保证金、第一年的管理费等
C·硬件投入
包括店铺装修、购买收银系统、货架等各种设备,约占整个投入的三分之一
D·人员
24小时便利店,一般需要3个人员,平均工资在3000~4000元左右
E·首期货款
5万元左右,约占整个投入的五分之一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孙琼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