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及下阶段发生趋势

30.01.2015  19:32

      据全国农技中心调查,去年我国西北麦区秋苗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小、总体病情轻,今年冬繁区四川、云南、湖北、陕西4省57个县(市、区)已见病,发生面积5.2万亩,冬繁区病情重于2013年。受气候和菌源因素影响,今年小麦条锈病于1月26日在我市垫江太平镇新华村、合川龙凤镇经堂村首发,较上年早15天,较历年早14天。截止目前,我市已有垫江、合川、永川、石柱等地发现小麦条锈病,呈零星至点片发生,发生面积约180亩。
      据重庆气象台天气预报,2月份我市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主城、西部、西南部、中部的涪陵和长寿,东南部的武隆、彭水、酉阳和秀山,东北部的城口偏低,其余地区偏高。各地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主城、西部、西南部和中部的涪陵、长寿,东南部的彭水和武隆偏多,其余地区偏少;春季(3-5月),我市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偏高。3月下旬,东北部和东南部的部分地区有明显的低温时段。各地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主城、西部和东北部偏多,其余地区偏少。3月下旬东北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有6天左右的连阴雨天气,春季东北部部分地区有轻度气象干旱。综合当前小麦条锈病发生实况、天气预报、我市小麦品种布局以及常年条锈病发生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预计今年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4级,局部5级,发生面积约50万亩,发病高峰期为3月中旬-4月上中旬。
      针对小麦条锈病在我市可能流行的态势,各区县植保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要加强监测预警力度,定期开展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做到带药侦察,及时控制发病中心。采取“带药侦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策略,力争将小麦条锈病控制在发生初期。当田间条锈病普遍率达到0.5-1%时,要及时组织专业防治队伍及广大农民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工作。
      防治药剂可选用:25%丙环唑乳油(商品量30毫升/亩)或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商品量60-80克/亩)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克,兑水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