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记者老区行丨这里的小龙虾吃面条苞谷长大,有“颜值”还带村民致富

14.05.2018  15:10

巴掌大的小龙虾,经过爆炒、清蒸或者“十三香”调味,滋味儿透过虾壳浸入虾肉,再配上一瓶冰啤酒,这就是许多“吃货”心中的完美夜宵。但是,网络上有传言说,小龙虾不属于“”种,是昆虫的一类,还有网友传言小龙虾是吃潲水长大的。这样的言论,让不少爱吃的网友冷汗直流。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不然。今天,上游新闻记者来到重庆彭水岩东乡,在堰塘村屵山生态农业产业园春劦生态农业公司内,小龙虾们生活在岩东乡的绿水青山间,喝的是清澈见底的水,吃的是挂面苞谷。

村里的张家三兄弟就是通过这样的小龙虾,不仅摘了建卡贫困户的帽子,还计划教会更多的乡亲们小龙虾养殖技术。

吃挂面苞谷长大的 小龙虾

重庆彭水岩东乡堰塘村里,群山起伏的山间池塘中,小龙虾养殖户张为品和张迎华两兄弟,掰开一大把挂面往池塘里丢。从农户那儿收来的土苞谷吃完了,不然他们还要丢苞谷给小龙虾吃。

网上那些人说小龙虾是虫,还有人说它们是养在下水道、吃潲水长大的,啷个可能嘛!反正我们这里不是恁个的。”张家三兄弟的老幺张迎华笑了,在他和哥哥们的这片40亩的小龙虾塘里,小龙虾喝的是清澈见底的水,吃的是挂面和土苞谷,完全不像网上传言所说。“我们喂的挂面,还是3块钱一斤的。

上游新闻记者看到,张家三兄弟的小龙虾塘里,小龙虾个个“膘肥体壮”,颜色鲜红,虾钳看上去也遒劲有力。

对此,张迎华作为养殖户,给爱吃小龙虾、又爱自己下厨的网友支了一招:在挑选时,要注意“外貌协会”原则,选屁股大、脑壳小、虾钳小的小龙虾,这样才肉质肥美好吃。

转行养虾 一家人脱贫致富了

说起彭水岩东乡堰塘村的“养虾大户”张家三兄弟,经历可是很“传奇”。

今年42岁的老大张为品和36岁的老幺张迎华,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近20年,老二张迎春也原本干着和小龙虾养殖毫无联系的工作。一家人因学致贫纳入建卡贫困户名单。

2014年,因张为品患颈椎病,住院动手术,花费治疗费5万余元,导致家庭一贫如洗。2017年2月,在驻村工作队的鼓励支持下,三兄弟利用脱贫攻坚各类扶持政策,流转土地40余亩建成小龙虾养殖基地。

我们在重庆主城看到,好多人都喜欢吃小龙虾,尝了下觉得还好吃耶!就想着在村里养,或许是个不错的机会。”张为品介绍。

目前,已三兄弟经建成的40余亩小龙虾塘已初见效益,每亩产250斤左右的虾,一斤的批发价最高可达38元。因为这些小龙虾,三兄弟也摘掉了建卡贫困户的帽子,实现了脱贫致富。上游新闻记者初步统计,40亩小龙虾塘,一年可以赚数十万元。

未来计划用小龙虾养殖技术 带领乡亲们一起富起来

5月底,除了已经建成的40亩地,张家三兄弟又流转的150余亩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完工,马上就要投放虾苗。这近200亩小龙虾产业示范点,将打造成特色水产品牌和休闲垂钓品牌。

马上就要扩大生产,不少在养殖塘务工的附近农民,一天可以赚到100块钱,还包吃,他们主要为张家三兄弟的塘子搞基础建设,比如维护池塘、修拦网等等。

自己脱贫还不行,我还要带动岩东乡的乡亲们一起致富。”张为品和张迎华激动地说,“以后,有意愿养虾致富的周围乡亲父老,我们可以教他们技术,大家一起富起来!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