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重庆少先队员代表 父母是怎样培养他们的
重庆晨报记者 罗薛梅 报道
昨日,来自各区县的12名少先队员,乘飞机赶赴北京,代表我市240余万少先队员参加五年一次的少代会。这12名少先队员是如何从240余万人脱颖而出的?他们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又是如何进行培养的?
“周末没报一个兴趣班,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兴趣班都是她自己报的,我们不干预”、“自己选择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是重庆晨报记者在对12个家庭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语,而这12个孩子中,仅有一位是“虎妈”培育出来的。
集合报到
有一半的孩子是独自来的
12名少先队员当中有5名男生。
昨日上午9点,就陆续有少先队员赶到团市委报到,原定9点半的座谈会,12名少先队员在9点20分不到就已到齐。虽说这次到北京参加少代会的队员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也仅13岁,但昨天的报到,只有6位同学是在父母的陪同下赶到团市委的。“有些家长在孩子出发前就给我们打了电话,说自己不去送行,也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市少工委相关负责人称。
本报曾经报道过的最小淘宝店主,北部新区星光学校的王榆涵这次也成为了这12名小代表之一,他告诉记者,“行李都是我自己收拾的,12岁了,今年下半年就要读初中了,该独立了。”戴着眼镜的他一手拖着行李,一手扶了扶眼镜。
12个孩子
仅一位是虎妈培养出来的
在240余万少先队员中选出的12名代表,他们个个都有“过人”之处。朱星燃在7岁就获得了香港国际青少年舞蹈类特等奖、王榆涵是全国最小的淘宝店主、阳文薪发明了多功能医用笔、秦丽桦在学校里建起了少年邮局……
他们的家长究竟是怎样培养这些孩子的?
对此,记者做了个小调查,12名孩子里面,只有一位是“虎妈”培养出来的,她就是朱星燃。
“我对她是很严。”朱星燃的妈妈钟梅介绍,女儿从小就开始学舞蹈,“这是她自己要求的,因为是她自己选择的,她有时候累了想放弃的时候,我就坚决反对,自己选择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在严格的家教下,朱星燃7岁时就获得了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舞蹈类特等奖,“已经连续两年得这个奖了。”说起自己的女儿,钟梅很是自信。
自主发展
多数孩子在鼓励中爱好广
有“虎妈”当然也会有“猫爸”。“周末一个兴趣班、补习班都没上,他想耍就耍,想和同学们一起去做公益活动也行,我们不干涉他,孩子自由发展更好。”阳文薪的爸爸阳飞说,他和妻子从不刻意要求孩子学什么,“考得不好也不打骂,只是坐下来谈谈心,分析为什么考得不好。”在父母的“放任自流”下,阳文薪发明了多功能医学笔,不仅是小小“发明家”,还是学校里的小小“公益家”。“每到周末他都会参加公益活动。”
像阳文薪一样,在12位孩子的简历中,特长一栏里,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有至少3个特长。
同样的,杨显珺的爸爸也是任由孩子发展,“他之前有很多兴趣爱好,有些坚持不了,我们也没让他坚持,反而我们主张让他减少上兴趣班的时间,鼓励他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书法、舞蹈都放弃了。”吴秋锐的爸爸吴刚说,“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目标,比大人强加的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