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庆高校毕业生达20.4万人创新高 就业形势严峻

03.06.2015  12:11
 

  

陈家坪会展中心人山人海的招聘现场。 记者 郑宇 摄

  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进社区教健美操。 记者 崔力摄

  重庆师范大学学生进社区做家教提高技能。记者 张锦辉 摄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生在社会实践。 (资料图片)

  “公司在九龙坡区,试用3个月,转正后交三险一金”、“江北区,外贸企业,月薪2000元起”……上周末,重庆工商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学生李茂荣,没有和同学一起去洋人街拍毕业照留念,而是在“赶集网”上寻觅着各类招聘信息。

  原来,眼看离毕业只有一个月了,可李茂荣的工作还没有着落。连续在招聘会上奔波了几个月,李茂荣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有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我市有20.4万人,比2014年增加约2.1万人,将再创历史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业难无疑又将是摆在莘莘学子面前的一道坎。

  现状:七成毕业生对月薪期望不高

  今年4月,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的陈莹签了就业协议。不过,她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份在主城一家民营企业的会计工作,只是“备胎”。

  “月薪1800元,除去租房、吃穿等生活成本,已所剩无几。”陈莹说,由于这份工作薪酬不高,职业发展空间也不大,自己打算边工作边备考公务员。

  “先干着看看呗!”不少学生告诉记者,为了毕业后不马上失业,“骑驴找马”是很多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今年4月,麦可思调查公司对全国范围内来自944个专业的5.4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毕业生在毕业3年内跳槽,仅有40%的毕业生3年内只为1个雇主工作。

  “先就业后择业”,这导致多数大学生对月薪期望值并不高。麦可思的调查显示:在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下,70%的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仅在2500元左右。

  但企业的要求却“水涨船高”。“我们大都以硕士、985学校毕业等条件为标准,先滤掉一部分前来应聘的学生。”重庆市2015届毕业生大型供需见面会上,一企业招聘官告诉记者,由于应聘的学生太多,只能提高门槛。

  “预计2010-2020年,中国新增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9400万人中,只有4600万人可以进入白领岗位。”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如此预计。而国家人社部的相关统计显示,未来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的高位。也就是说,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学生就业仍面临严峻考验。

        问题:“轻松过”和“屠龙术”好无奈

  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导致就业难的主因是什么呢?

  “应该还是没有一技之长吧。”四川美术学院学生赵辉告诉记者,大学四年,寝室里几名舍友每天都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当面临残酷的职场竞争时,才发现自己一无所长。“想给动漫制作公司投份简历,却连制图软件都没掌握全。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旷课、恋爱和挂科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可是这些貌似潇洒的行为,实质上浪费了大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有媒体调查发现,不少大学每门专业课每周仅有2-3课时,按一学期上课18周计算,总共才36或54个课时,课堂时间非常有限。而大学教材动辄数百页,课堂上老师教的只是提炼后的要点,需要学生在课外下大量功夫。在大学生活中越是放松,越有可能一无所获。

  此外,“学校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脱节”则被不少用人单位诟病。对此,我市一所重点大学新闻专业的李萌深有体会。

  毕业前,李萌到一家媒体实习。原以为新闻专业出身的自己对新闻采写驾轻就熟,可采编流程是什么、消息怎么写、新闻点怎么提炼……一切对她来说都太陌生。“在学校学的新闻理论、新闻史等,都成了‘屠龙术’(意即缺乏实用性的技巧)。”李萌感叹。

  “个人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与行业实际脱节等,这些都成为大学生求职时的短板。”著名教育学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此外,高校专业过度饱和的结构性矛盾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因素。

  “以新闻传播专业为例,一边是人员不断紧缩的新闻单位(尤其报纸、广播、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一边是各高校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传媒毕业生。”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蔡斐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难的是适销对路。这就需要高校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育结构、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

  破解:实践能力早磨练

  不过,尽管就业形势严峻,仍有不少幸运儿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重庆大学大四学生夏佳就是其中之一。“就业需早作准备。”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夏佳,常常利用课余期间,奔波在各大商业演出、婚礼主持现场。今年4月,在参加一次高校求职大赛时,出众的表现让她获得四五家公司的青睐,最终她选择了北京的一家艺考培训公司。

  “大学生的主观努力能使他们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市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文厚润介绍,在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不少学校也在努力。

  在重庆文理学院传媒系系主任邱飞的通讯簿里,保存着很多企业的联系电话。“企业有项目做,就给学生‘承包’,让他们‘下海’锻炼。”邱飞说,传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该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李勇,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和3位同学一起成立了一家传媒工作室的他,先后接了几十起各类宣传片、公益片等的制作。“只有用心与客户沟通,才能做出让他们满意的作品。”李勇说,自己不仅从中懂得了如何与客户沟通、交流,还学会了将很多技巧和方法运用到作品中。如今,荣获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等多项大奖的他,已成功进入一家地方电视台工作。

  除了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高校也在专业设置上作了调整。日前,市教委发布消息,重庆大学等19所院校申报的42个新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不少新增本科专业涉及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装备、能源等行业,在较大程度上对接了我市“6+1”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文中部分学生为化名)记者 李星婷 申晓佳 实习生 张笛

    延伸阅读:

胡子哥的一封公开信》:致还在沉睡的大学生

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常言道:遇事先找自己的原因。下面这封公开信,或许从一个侧面回答了就业为什么难的问题。

——编者

都说大学生就业难,看看大学生们的现状吧,能不难吗?

乔布斯发明了智能手机,却让中国人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为什么?

因为,我们都在玩手机。

上课的时候,清醒没有发呆多;发呆没有睡觉多,睡觉没有玩手机多;下课的时候,自修没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没有看连续剧多,看连续剧没有游戏多。如此这般,就业时的失败怎能不比成功多?

不给范围就不会考试,给了范围也只是复印同学准备的答案。即使你自己是老板,会雇用你自己吗?

上大学填报志愿,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大学毕业找工作了,同样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还有谁能认识你?

学技术不肯动手,学理论不肯动脑。你说,你修完了《计算机基础》,但真实水平与小学生大体相当。你的竞争力在哪里?

你说,你修了两年英语,然而,你的水平还没有翻译软件水平高。有哪家用人单位需要你?

你说,你修过《阅读与写作》,但你读的是手机,你写的是微信。对语文,你自己都没信心。

你说你有专业,但除了玩手机略显专业外,你能响亮说出还有什么专业特长吗?

双休日你起来吃过早饭吗?连吃饭都不会,还有谁会相信你会干活?

谁也不怀疑你军训的时候叠过被子,但又有谁会相信军训结束后你还叠被子?

唯一投入的是游戏,耗时最多的是游戏,而你的自荐信对此又只字不提。自己做的连自己都不认可,还有谁会认可你?

离开了电脑你还能做什么?离开了游戏你还喜欢什么?离开了家你还能到哪里去?对于这些问题,你都找不到答案。

学无所成,怪学校;考试挂科,怪老师;犯错受罚,怪制度;人际孤独,怪同学;就业困难,怪时代;孤立无援,怪父母。只有责怪,没有反思。

存在的价值在于不可替代。责任心、吃苦精神、写作水平、专业修养……有哪一方面是你的看家本领?有哪一点是他人不可替代的?找工作的时候,你能有一分坦然和自信吗?还在沉睡的大学生,你不失业,谁失业?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