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上充气玩具就能保护孩子?错!来听听防溺水专家怎么说

09.08.2018  16:01

水上充气玩具可以保护孩子?如果溺水孩子怎么自救?发现他人溺水怎样施救?如何正确使用救生器械……”今(9)日上午,重庆警方“服务学校29条之平安课堂”校园直通车防溺水安全体验课活动,合川三江民警战训基地水上救生训练场举行,现场有100余名学生及家长参与。

有水上充气玩具就可以保护孩子?错

上游新闻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他们普遍存在孩子戴上游泳圈或者使用充气设备就安全的想法。而现场防溺水专业教官解释,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充气的塑料水上玩具、游泳圈并不是专业的漂浮装备,只是暂时的水上漂浮辅助工具,当水流发生变化或者孩子脱离工具的时候,危险就可能发生。

教官提醒家长,常见的事故是充气水上玩具、游泳圈在水的推动下突然翻过孩子的头或者充气设备漏气,所以家长应谨记,这些设备只是游泳辅助工具,而不是专业救生装置,没有任何一种工具能够替代家长对孩子的监控。

溺水后马上挣扎呼救?错

演练时,对于拍打水面疑似溺水人员,一名巡逻民警“扑通”跨步入水,采取抬头爬泳的泳姿迅速靠近溺水者并进行安抚,再潜泳到其背后,托住双腋,蛙泳到岸边。

教官一边解说一边演示如何救人,“安抚溺水者不要慌,全身放轻松,让身体飘起来。”而溺水者,应当配合施救者口令指引开始自救:“注意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发现岸上有人立即呼救。

教官强调,如果出现意外,在自身与外界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不能马上张嘴呼救,否则会迅速呛水。一旦面部埋入水中导致口鼻呛水,很难发声求救,错过最佳救援时机。

最科学的方式是,发现自己溺水,先冷静下来,不要盲目张嘴挣扎呼救,应该尽力仰头、踢腿,保持不呛水的漂浮状态,通过双手比划求救手势方式来传达求救信号。

手拉手能救溺水者?错

如何救援溺水者?现场演示的工作人员给小朋友们上了一课,“每年都会有手拉手救人,导致群死群伤的溺水悲剧发生,今年4月,十几名初中生到陕西渭南蒲城县永丰镇唐家堡村西约3公里处的洛河玩耍,一名女生不慎落水,另一名女生去救落水者,结果一死一失联。

为什么会这样呢?”工作人员解释,“其实,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最高。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特别是对孩童来说,手拉手救人,反而会让更多人失去生命。”

谨记四字原则救人:呼、打、找、录

那么,发现他人溺水又如何施救呢?

警方强调,中小学生自身体力有限,缺乏溺水救援经验,建议即使自己水性很好,也不要盲目下水施救。应遵循“呼、打、找、录”四字原则,即第一时间呼叫他人参与救援,迅速拨打110报警求助,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就近寻找救生圈、竹竿、绳索等救援工具,在岸上尝试施救。同时,记住溺水者位置,如果随身携带手机、相机,可将溺水位置拍摄下来,以便随后赶来的救援力量参考施救。随后,教官与小朋友一对一轮番教授救生杆、救生圈、救生绳的操作方法,以及溺水者心脏骤停时,如何实施心肺复苏术(CPR)。

家长张桂容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这次体验很有收获,纠正了常识性错误以及溺水救援的误区,警方组织这样的防溺水安全体验活动非常有意义。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暑期青少年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预防和减少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安全和校园稳定,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青少年防溺水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公安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暑期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深化服务学校29条措施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公安局时时绷紧安全之弦,时刻保持底线思维,扎实抓好学生防溺水工作。

据统计,今年暑假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2369次,发放宣传资料331264份,出动警力在危险路段及水域巡逻守护13000人/次,截止8月5日,全市暑期发生青少年溺水死亡事件5起,同比明显下降。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实习生 何婷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黔江区“四道防线”织牢中小学防溺水安全网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通过召开校(园)长会、教师会进一步提高5800名教职工对做好防溺水工作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签订安全责任书11.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