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返乡族”: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

04.01.2015  14:37
  中新社重庆1月4日电 题:武陵山区“返乡族”: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

  作者 刘相琳

  在外漂泊8年后,邹明从福建泉州回到家乡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由一名打工仔变身为公司老板。在刚过去的一年里,重庆无数“邹明”们实现了身份转换。

  作为中国中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二元化特点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当地3000多万人口中,农村人口数量过半。重庆由此也成为中国劳务输出大省市之一。

  邹明家所在的秀山县,是武陵山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即便拥有处于渝鄂湘黔四省市接合部的区位优势,但落后的交通阻碍了秀山发展,也让当地农村富余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寻找机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邹明和妻子加入进城务工大军,从深山来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进入一家台资企业,成为产业工人。

  “当时想法很简单,赚够2000元人民币就回家养猪。”邹明告诉中新社记者,随着视野开阔,家乡和沿海的差距让他打消了回家养猪的念头。

  凭着聪明好学和踏实能干,邹明很快就掌握了玻璃纤维、碳纤维材料制作鱼竿、高尔夫球竿等产品的生产工艺,也获得老板赏识和信赖。8年间,他从一名工人逐步成为一家分厂负责人。

  变化的不只邹明,还有他的家乡。

  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也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

  2000年,西部大开发成为中国国家战略,包括重庆在内的西部地区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2011年,国务院发布《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包括秀山在内的71个区县成为中国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

  ……

  邹明的家乡已不是他记忆中的模样,山间土路变成了水泥硬化道路,村里的二层小楼渐渐增多,取代了木板屋和茅草房,去一趟重庆也不再需要下了火车又转汽车。

  家乡的变化让农民工返乡渐成潮流,他们带着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等返乡创业,吸纳了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也带动了城镇经济繁荣,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在一次听人说起家乡秀山正大力招商引资后,邹明坐不住了。谢绝老板的高薪挽留,邹明带着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儿子,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回到家乡,开始自己的创业路。

  没有厂房,邹明用自己和哥哥的住宅改;没钱买设备,他凭着打工学到的技术,自己设计图纸,自己购买材料,自己制模具,自己造机器。4年后,邹明度过创业艰难期,他有了自己的厂房,并为世界一流鱼竿品牌做代工生产。

  “以前最好的鱼竿是日韩品牌,现在国内鱼竿已超越了日韩,我的鱼竿可以算国内一流。”如今,邹明对自己的工厂充满了自信,他已不甘心只为国外品牌贴牌生产,赚取微薄的利润。2014年,邹明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将业务触角伸向生成碳纤维自行车,并于年底试水电商,意图在网上打响品牌知名度后,再在线下铺开销路。

  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为其他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邹明的工厂为当地提供一百多个工作岗位,工厂年产值超千万元,工人年均收入3至5万元。据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统计,自2011年始,重庆农民工转移就业区域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内就业比重首次超过市外。

  2011年,重庆在中国率先出台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明确返乡农民工等9类人群创办微企可获包括财政补助、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截至2014年6月底,重庆返乡农民工创办微企5.46万户,占该市享受财政补助资金微企总量的45%。返乡农民工已成为重庆创业主力军。(完)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