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失去母亲 12岁女孩:我想挣钱养家帮爸爸分担点
“写给妈妈的信
亲爱的妈妈;
我爱您
妈妈您,妈妈你现在再哪儿呀,我知道,您已经去了,可是您去了天还是地”
这是黄水小学6(3)班学生马宇写的日记原文,题目是写给妈妈的信。日记是写在方格作文本上的,本子很破旧,还有火烧过的痕迹。日记非常短小,标点符号没有使用正确,错别字也有些。这篇日记为何仅仅写了这样两段话?马宇说,她想念妈妈,但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她的想念之情了。
提起笔却不知如何写妈妈
马宇今年快满13岁了,家住在双河乡腰台村,家里还有一个9岁的弟弟,她是一个沉默少语又有点怯懦的女孩子。因路途遥远,她平时都是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到家中。
一个小时的步行路程加一小时车程,这是她家到学校的距离。每周五下午三点半放学,马宇从学校出发,一般到家都已经六点多钟了;周一早餐5点就要起床,走上一个多小时到乘车点坐车到学校上课。
妈妈在马宇8岁那年因故去世。马宇说,爸爸也出去打工了,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大城市,自己也不知道名字。马宇周末寄宿在大姑姑家,做完作业之余,会帮大姑家做点农活,带下弟弟妹妹。虽然大姑一家对马宇不错,但是对父母的思念依旧与日俱增,常常想着妈妈眼泪就流下来。“有一天我实在想妈妈了,便拿起了作文本写了几句话,可是写了两句话,眼泪水就止不住的流,把作文本都打湿了。”
马宇说,哭了好一会,当她擦干眼泪的时候,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写了,只好停笔作罢。
阅读让她平静,却没看过几本书
妈妈去世后,马宇对爸爸更加依恋了。无奈为了生计,为了孩子读书,爸爸只有离开家乡去打工,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与马宇短暂相聚不到一星期,又匆匆离去。
马宇知道自己无法阻止爸爸去打工的脚步,也知道自己不能哭着求爸爸留下来,于是她内心所有的情绪,都宣泄在了阅读上。
8岁就经历了与最亲的人的死别,与父亲基本属于生离状态,又寄人篱下,多重变故让这个小女孩待人处事也变得小心翼翼,说话也轻声细语。
“看书能让我平静,让我的心安静下来。”马宇低声对记者说道。马宇说,她平时喜欢看作文书,还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书,主要来自于教室的图书角和村里的图书室。但由于马宇胆子比较小,班上有时会有些强势的男生会取笑她,因此图书角的书,她也不太敢去借,她现在没看过几本课外书籍。
不敢去图书角借书,马宇想到了存钱买书。她一个月的零花钱是20元,主要用于购买学习用具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剩下的钱,是她作为回家的路上买点包子等干粮而准备的。
喜欢萧红的《呼兰河传》
为了买书,在马宇读五年级的时候,她有一个月里一分零花钱也敢花,跟大姑多讨了一块钱,凑了21块钱,买了一本《呼兰河传》,这是她读书以来唯一购买的课外书籍。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一个才12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喜欢这种风格的书籍?面对记者的疑问,马宇说她觉得书里很多场景很多故事跟自己很像,很多地方有共鸣,甚至觉得有的地方就是为自己而写的。
除了看书让马宇平静,还有一种让她平静下来的方式就是写作。她说她最喜欢写的是思乡类的作文,因为写这类作文,她可以尽情的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你的愿望是什么?”记者问。
“我的愿望是一夜之间就长大,这样我也能出去挣钱养家,帮爸爸分担点生活重担,因为爸爸为了这个家,实在太辛苦了。”马宇眼里抿着眼泪,哽咽地回答记者。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吴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