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开州七八岁的小孩都会打席子 后来水竹凉席还成了国礼

16.07.2019  20:29

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开州,北依巴山,南近长江,夏季长,气温高。古时人们为了度过炎炎夏日,就地取材制成了凉席。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打席子,连七八岁的小孩儿都会这门手艺。

开州人编织凉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经过数代能工巧匠的传承,三合场的竹编凉席因其“薄如纸,明如玉,平如水,柔如帛”,被誉为“开州三绝之一”。国庆十周年时,开州的水竹凉席曾被送往北京参加献礼展出,还被评为全国六大名凉席之一。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水竹凉席更是被当作国礼馈赠友邦。

袁定灿是开州三合水竹凉席的传承人,“”凉席已经打了足足有四十多年。眼前这床打着补丁的旧凉席是他岳父传下来的,用了二十多年,凉席从青色到黄色,再从红黄色变成红色,旧是旧了点,但却饱含着手工的魅力和岁月的色彩。

水竹相比其他种类的竹子更为柔软,用它制成的凉席睡起来自然就更加舒服。不过,水竹生长缓慢,三五年才能成熟,而一床凉席就要用到10到20根竹子。

从山里带回来的竹子经过锯短削薄之后,需要放入水中浸泡一天,才能进行更为精细的加工。

去除竹子白色的内瓤,只保留有韧性的青皮,这一步叫做“芊工”。这个看似简单而重复的动作,考验的是手艺人嘴上和手上均匀的力道。

即便篾条已薄如纸片,但这还远远不够,接下来,该“匀工”师傅们出场了。通过定好宽度的两把刀,不同宽窄的竹条被拉成了相同的规格。

将蒸煮后的竹条打捆,用清水多次浸泡,直到水变得清透,这时才可进入到准备工作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刮工。一根竹篾条通常要刮四遍才能厚薄均匀。

完成了刮工这道工序,手艺人便可上手编织凉席了。像袁师傅这样的熟手,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也需要三天多时间才能编好一床凉席。从竹子到凉席,一共12道工序,全部都由手工完成,机器无法替代。经过手艺人的精工细作,一张水竹凉席通常可以使用十五到二十年。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卓嘉 贺应桃

原标题:一床凉席成国礼 你信还是不信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