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揭秘江津红岩硐寨群 岩壁有枪眼,当年的土匪聚集地

20.09.2017  08:50

慢新闻-重庆晚报消息,从江津区塘河古镇出发,沿曲折弯路上行,斜坡五、六十度的山间弯道简直太平常,V字形弯道多出主城歌乐山好几倍。

我们要去的地方,必须越过高山,寻足踏迹。

上山雨雾茫茫的天气给硐寨群增添了一些神秘近日,江津塘河古镇惊现7公里长红岩硐寨群,其实它不是没被发现,而是被当地人小心翼翼护于林中。那是一个经过多年封山育林,林海茫茫的地方。

红岩硐寨群隐匿在25平方公里的滚子坪风景区里,要不是当地人指路,或有心功课,很难有人察觉——海拔1000米,位于虎竹林深处,一块“严禁一切形式野外用火”的树牌,隐隐指引着方向。

硐寨航拍图由江津宣传部

提供顺沿山间小路,路过南竹与水杉,路过杂草与雨露,依靠笔陡的石梯往崖边去,经过一对当地人称“蛋蛋石”的巨石,硐寨栈道才算入门。细雨蒙蒙,加上山林间被雾霭笼罩,岩壁上满是青苔,双脚有些微微颤抖,已身临古栈道与硐寨群之中。

建在丹霞赤壁之上   

距今已有400多年

下完石梯,一边是岩壁一边是悬崖,这是见面礼,别怕。据说由于过于险峻,几年前当地政府整修过栈道,宽地儿大概2米左右,窄地儿仅容单人侧身通过,时而悬在崖外,时而遮在崖内。

在这片丹霞层岩区域内,各硐寨之间,就这样用木石栈道相连,总长7公里左右。塘河镇宣传委员李世全说,所谓“”,既石洞的意思,“”字和“”同音且同义,这些硐寨与栈道建在丹霞赤壁之上,就地取材使用丹霞砂砾岩进行营造,古迹又地处一个叫“红岩”的地名,所以称为“红岩硐寨群”。

喂马的石槽如今已经长满青苔

根据地方志零星记载,以及硐寨群中一些破损的石刻,当地人判断,这里早期的一批硐寨,是由长春派道士开始营造,建造时期初步判断,为明朝中期或晚期,距今已有400多年。后来,道院废弃。解放前,土匪溃逃山上,成为了土匪寨。1950年,人民解放军剿灭了这群土匪。

岩壁边还有当年为了栓马留下的石孔

关于这儿,民间至今流传一个传说,洞里住着一位白发道人,这道人乐善好施,扶贫济危,还能降妖除魔。他有一根金光闪闪的扁担,这扁担非常奇特,就像齐天大圣的金箍棒一样,能变大撑天,能变小如针,收放自如。

住在滚子坪森林里的一群盗匪知道后,挖空心思想要盗取这根金扁担。一天夜晚,这白发道人正在洞中练功,忽闻洞外人声聒噪,他走到洞口,只见多人提着灯笼、打着火把向洞内扑来,他翻身操起金扁担,向这伙盗匪劈去,只见洞口、山腰金光闪闪,哭喊声响彻半空,不一会儿尸首漫山遍野染红了这山崖……

栈道与硐寨相连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从小就在山上的当地居民苏老师讲述几十年前他看到的硐寨

小时候听老辈们讲,这一带‘棒老二’猖獗,经常下山抢人,就住在洞里。”塘河镇硐寨村双福社社长苏后明口中的“棒老二”,说的就是土匪。尽管55岁的年纪,苏后明戴着草帽在这林间仍然走得飞快,即便青苔湿滑也毫不胆怯,这便是年少时壮的胆子,上山拾柴打草,没少与这飞檐峭壁打过交道。

山上的泉水能给居住在此的人们提供必要的饮用水

在他眼里,这硐寨选址之妙,身后是田园,常年不缺水。早年,野鸡野兔野猪野味频有出现,别看如今断壁残垣,雾散之后,视野开阔,山下形势一目了然。并且,最早,这儿可是当地人通往泸州、贵州、合江等地必经之路。

硐寨能够给当年居住在此的“棒老二”提供天然的庇护

硐寨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成为易守难攻的宝地

仿佛就是天街,500米悬崖之上。”苏后明父亲曾对他说,无论是长春派道士营造,还是“棒老二”霸地安身,这儿无可厚非是块风水宝地。

栈道最窄的地方仅能一人通过

要想进硐寨,首先过寨门,每隔一段栈道,便见一道寨门,重重寨门通往咽喉。

栈道本身窄小,沿途却关卡层层,相互拱卫。至于寨门多少道,苏后明说,全社558个社员,谁也说不清。只知道,要想安心走完这地方,熟悉地情的快腿儿,来回也得半天。

硐寨与硐寨之间,有不少人工修建的寨门

寨门以条石砌成,还能看到一个个的横梁洞以及枪孔。根据记载,寨门包括大寨门、朝天门、太平门、长安门、龙跃门等。这些寨门以大寨门最为险要,咸丰庚申年建。它扼上山大路之要隘,门前是陡峭而笔直的石阶,两侧是悬岩峭壁,只要守住了寨门,没有人能进得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朝天门原址如今就留下了一个简易的木亭

除了寨门多,洞寨也有十几个,寨寨相连,连绵数里,规模庞大,在当地村民中比较有名的,包括长春岩硐寨、保全寨、永安硐寨等。

硐寨的厨房还专门留有一个排烟口

在长春硐寨中,“永保长春”“长春砦”等石刻字样依存,寨门上还刻有“洞天为福地、泉石作槐庭”的楹联。李世全说,曾有专家根据长春岩硐寨石刻字体,及书法风格和风化程度做过初步研究,这硐寨约有四五百年历史。

土匪抢人也治病

大户人家养上百家丁防“棒老二

距离硐寨最近的村户,在山脚下,不知是不是“棒老二”原因,村户才要远离这个地方而居。 

67岁的石洪华是硐寨村四组的老居民,听闻来问棒老二的事,叼着烟杆就开说。

听老辈子讲过,棒老二力气大得很,石盆一端就来,惹不起。”石洪华所说的石盆,果然在崖边栈道一堆乱石中,见着一半,即便只剩半边,只有亲手试过的人才知道,抱这盆移个地儿,真难。 

当年用石头做的洗衣盆已经被损坏

老辈子还说,棒老二养的大狗凶狠,那狗啊,就像现在的藏獒!”石洪华口中的大狗凶不凶,如今还不好证实了,不过在硐寨中确实发现有狗槽,这没假。在长春硐寨,苏后明指着岩下的石屋说,“这是棒老二的厨房,还跟我小时候见到的一样,包括石制水缸、谷仓、碾米槽、狗槽”。不过多年过去,石制物件破损了好一部分。       

赵炳初这个名字,好几个村民异口同声的说出他的名字。石洪华听父辈说,这赵炳初是土匪头子,长得吓人。虽然气势逼人,却有一手善治蛇咬的妙方。       

听说带点烟草给他,这人用烟杆在伤口抹三下,病人就能保命。”石洪华听父辈讲,赵炳初的手下做事也讲规律,脸熟的村民很少“”,“”的多是财主和生脸。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山下石龙门庄园这可谓是当时的大户人家,主人曾养过上百家丁,专用来防“棒老二”。    

附近79岁的石洪清老人讲述硐寨的故事

79岁的当地老人石洪清回忆,他爸爸曾被抓去当壮丁,手里有杆枪,“棒老二”知道后,非得逼他老汉上山当土匪,“都知道这些人不是好人,我老汉死活不去。”于是,这帮人抢走枪后就罢手了。

未来:川大教授来考古 呈现绝壁之上壮景

1950年解放后,解放军进山剿灭了土匪,战斗中还牺牲了一位连长,现在就埋在塘河烈士墓。”李世全说。

寨门上还能看到不少当年刻上的字

目前,硐寨和栈道只剩下石造部分,曾经有过的木结构已经无踪迹,只留岩壁上的构件孔洞和开凿雕刻痕迹。

当年的厨房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只有一口大水缸还能证明曾经的烟火

据塘河镇镇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红岩硐寨附近还有几处墓穴待考究,当地正在整理相关档案资料,邀请四川大学的教授专家到红岩硐寨群来考古发掘。下一步,将把栈道和硐寨保护起来,连同滚子坪风景区一起规划打造。不久后的将来,就可以来体验这绝壁之上的硐寨。

原标题:揭秘江津红岩硐寨群 岩壁有枪眼,当年的土匪聚集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