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峽砚传承人:三十年“犟”出一条石雕传承新路子

15.05.2017  19:56

王政国在“石艺坊”雕刻峽砚。 通讯员 蒲雨亚 摄

重庆客户端-华龙网消息,在重庆合川区盐井镇茶园村,有一间15平米左右的“石艺坊”,屋子里堆满了石材、电线和各式刻刀、手锤。48岁的王政国正倚在窗边的木桌上,聚精会神地对初步完工的峽砚进行二次雕刻打磨。从1984年开始接触石雕算起,他已经坚持了30余年。“我是个匠人,在遭遇困境时比较倔强,估计很多匠人身上都有股‘犟’气吧!”王政国笑着说道。

脾气“”:峽砚市场不景气 仍重新回到这一行

峽砚,被誉为巴渝三大名砚之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品,现已成为合川区的一张文化名片,而身为重庆市民间工艺大师、雕刻一级高级技师王政国,正是少数峽砚制作技术精湛的工匠之一。

王政国的父亲王智贤是第二代合川峽砚继承人,受家庭影响,王政国从小就对雕刻产生了浓厚兴趣。上世纪90年代,峽砚的市场很不景气,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

那段时间都是靠贷款生活。我也尝试过其它工作,当过棒棒、做过建筑工……但总觉得少了些乐趣,最后又重新回到了石雕这一行。”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王政国感慨道,“很多人都不理解我的决定,生存压力很大,所以我得思索如何走出困境。

经反复琢磨,在单一的龙凤造型基础上,王政国自主创新设计了异型浮雕砚、深浮镂空雕砚、异型浮雕三层砚等产品。

行事“”:同行不看好 仍破釜沉舟只雕三层砚

新型产品刚推出后,不被同行看好,也不被大众接受。特别是三层砚的制作工艺更复杂,很多顾客觉得价格偏贵。在市场前景并不好的情况下,王政国选择破釜沉舟。

那段时间我就只雕三层砚,不雕单层砚。其实三层砚无论是观赏价值还是实用价值,都远远超过了单层砚。”王政国向记者介绍道,“三层砚能满足顾客不同时候的不同需求,写小楷时使用最上层的小砚台,写行书时使用最下层的大砚台。这样一来,一个三层砚相当于三个单层砚,其实更经济划算。

王政国坦言,当时做出“只雕三层砚”的决定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只是一味地复制而缺少创新的元素,那还有意义吗?事后也证明王政国的想法是正确的,他制作的“鹿鹤同春”“嫦娥奔月”“龙凤呈祥”等砚台远销日本、新加坡及东南亚地区,反响热烈。渐渐地,甚至市场还出现了很多效仿其设计的仿品。

思想“”:传承难 另辟蹊径“先横向推广

作为有着精湛技艺的老匠人,在谈到石雕技艺传承时,王政国很忧心,“做这行要能吃苦,不能浮躁。”他告诉记者,前前后后倒也有一些人来找他学艺,但坚持下来的只有寥寥几人。

不能让石雕技术失传,否则就太可惜了。既然传统的‘师傅带徒弟’行不通,那还有其它办法吗?”这几年,王政国一直思考探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重庆巴濮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石一翔。石一翔和王政国志趣相投,前者更擅长营销推广,后者更擅长技术钻研,他俩很快就达成了合作意向。“我们公司一直都欠缺技术高手,而王师傅雕刻的综合能力很强,在公司主要从事技术指导工作,公司现有20多个匠人都是他指导带领的。”说到技术,石一翔对王政国赞不绝口。

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索中,他们大胆创新,将雕刻和雕塑有机结合, 打造出极具特色的庭院景观艺术,包括假山塑石、塑木根雕桌椅等,使石雕技术运用在更多领域。

王政国介绍道,“雕是共性名词,小的叫雕刻,大的叫雕塑,雕刻是在原有基础上做减法,而雕塑则是加法。”除传统的家装造型和装饰性工艺品外,在钓鱼城等著名景区都能看到他们的雕刻、雕塑作品。

谈到这一转型改变,王政国表示,“这样一来,从横向来讲,石雕艺术在更大更广的平台得以展现,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也都明显提高;从纵向来看,得益于良好的推广营销,也解决了匠人的基本生存问题,这对石雕技艺的传承是很有裨益的。”如今王政国更多时候仍在村里的“石艺坊”潜心雕刻,但对石雕技术的推广传承也很上心。

未来,王政国和石一翔计划打造以“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 发扬工匠务实担当精神”为核心的“民匠馆”。届时,工匠制作的精美作品将在占地约200平米的馆内展出,并对外开放。他们希望以此为契机,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濒临失传的手工艺术的精髓,并亲身参与到技术传承。目前,他们正就“民匠馆”的装潢设计、选址等方面作进一步规划。

原【山城匠人】合川峽砚传承人:三十年“”出一条石雕传承新路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