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狗们争点气吧!洪崖洞“父母相亲角”又开启了,看爹妈急的
身着暗红色针织裙,戴着口罩的女人用折扇遮住鼻尖以下,压低嗓音,对着一个擦肩而过的男子看似不经意地问了句:“你家是弟弟还是妹妹?”“妹妹。”听罢女人眼里闪过一道光,“来,聊一下。”
在重庆方言的习惯称谓中,“弟弟”和“妹妹”分别有儿子和女儿之意。疫情一好转,因疫情中断的“父母相亲角”就迫不及待地恢复起来。从本月开始,每周六上午,都有数百名父母自发来到洪崖洞顶楼的城市阳台,为儿女的终生大事忙碌。
把征婚资料贴在身上 有人连续来了好几年
“男,32,1.72米,银行员工,月入1万,性格稳重,想寻找33岁以下,身高1米6以上……”“1987年女,名牌大学毕业,会计,文静大方……”周六上午,洪崖洞城市阳台上,打扮各不相同的中老年人展示出简短的数字和文字,相同的是,口罩上方的双眼里都流露出期翼的神色。
他们大多用A4纸将资料打印出来,摆在显眼位置,有的搁在伞面上,有的举在手中,有的就用别针固定在胸前。
寥寥几句,描述的却是自己的心肝宝贝。
有的人没拿资料,不停穿梭在人群中,用犀利的眼神打量着身边的男男女女。让大多数人做出判断的,主要是对方描述的年龄、职业、性格以及父母的形象。
“娃儿不小了,他不结婚,我就一直不放弃。”从重庆一家老牌国企下岗的张庆芳是第四年来“相亲角”,为在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做文职的儿子找对象。“平时他工作忙,除了公司同事,接触面很窄,去哪里找?这里毕竟什么人都有,总有机会遇到合适的。”张庆芳从包里掏出一袋馒头,“我从大渡口过来,没来得及吃早饭,早点来占个好点的位置。”她所说的“好位置”,是张培爵纪念碑旁的一个花台,宽度刚好能让她稳稳当当地坐下。
“这种形式我觉得很真实。父母都在场,多聊聊就能很快了解。对了,江苏卫视的《新相亲时代》(综艺节目)你看过没得嘛,这就是现实版的‘新相亲时代’。”张庆芳咧开嘴笑了,向记者传授她的相亲“经验”:“你看那种穿着讲究一点,鞋子、头发干干净净的中老年人,说话知书达理,那么小孩多半也不错。要是那种带‘把子’,表达能力也不好的,我一般聊两句就会借故离开。”
对面一位老人走过来找她搭讪:“你儿子介意找个矮点的不,我女儿很优秀,就是矮了点。”“没问题呀!妹妹具体什么情况?”她赶紧把吃了一半的馒头塞回包里,站起身和老人攀谈起来。
“就跟娃儿说是老年大学认识的……”
“不要拍!”面对镜头,有的老人迅速挡住脸,哪怕是戴着口罩,也显得有些排斥。
父母们起初以为记者是来相亲的,表现出非常热情,然而在表明身份后,很多父母会递来质疑的眼光,摇摇头,表示不愿接受采访,有的直接一言不发地走开。
“孩子都三十多岁了,还单着,作为传统的中国父母,可能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家住渝中区储奇门的宁叔叔替不愿接受采访的父母解释,同时将口罩往上拉了一点,“我的娃儿晓得我在帮他找对象,他肯定愿意啊,但是……”迟疑了一秒后,他接着说,“我不会跟他说是以什么方式认识的。”在父母相亲角,他曾“收获”了三个条件比较满意的姑娘,给儿子介绍时,都是说的“熟人家的孩子”。
在众多子女资料中,最后留的电话几乎都是父母的。这个相亲角的“流程”是:父母先互相了解情况,筛选一遍,看对眼后,再介绍给孩子认识。
大部分受访父母表示,不会告诉儿女来这个“相亲角”,担心他们不能接受。“我是觉得没啥,自己先把关,再介绍给孩子,问题不大。”重庆造纸研究所退休的冯女士说,通常女儿问起来是怎么认识的,就跟她说是老年大学的同学介绍的。
她苦笑了一下,“孩子自己倒不着急,但当父母的都希望她能早点成家。”她说,她这一辈的朋友之间互相能介绍的“资源”越来越少,也是听别人推荐才来到“父母相亲角”,最先有点害羞,现在已能和其他父母侃侃而谈,还跟几个经常打照面的同龄人成为了朋友,经常在微信上聊子女的事情。
“时间久了,这里好像成为了一个精神寄托。疫情期间来不了,觉得相当不习惯。”她叹了口气。
“你女儿还是‘95后’,都急着找啊!”“嗨,25岁不小了!她同学的小孩都会喊妈妈了!”一位替女儿找对象的父亲面前,有几个叔叔孃孃围着看资料很感兴趣。
“趁年轻要是不着急找,再过几年就是别人来挑你了。”56岁的陈姓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他去年刚退休,现在日常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帮女儿寻觅男朋友。他掰着手指算时间:找男朋友需要一两年,谈恋爱一两年,结婚时差不多就30岁了,刚好。他认为,现代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要是不早点结婚以后找到合适另一半的几率会越来越低。
从现场展示的资料来看,大部分被父母相亲的子女属于”80后”,也有部分“95”后和“70后”。”以前觉得‘80后’都还很年轻,现在不知不觉孩子都30多岁了,我们着急得很呐,晚上觉都睡不好。” 张庆芳说。
你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另一半吗?面对这个问题,有的父母怔了一下,“我是当妈的当然知道哦。而且说实话,现在找个条件相当的就行了,哪里能完全由他们自己?”一位姓储的阿姨振振有词,她说已经帮儿子物色过4个女孩,见面的有3个,“最后还是没成,哪有这么容易的,慢慢来嘛。我认识的老姐姐就有在这里成功了的,现在孙女都挺大了。”她毫不气馁,继续每周坚持来“相亲角”,志在必得。
来到这样一个特殊社交场所的父母,背后都有一个甜蜜又苦涩的心愿。
洪崖洞景区:
对“相亲角”不支持不反对
建议疫情期间勿聚集
有父母抱怨说,遭到了保安驱赶,不让他们在这里替子女相亲。
在“相亲角”附近,洪崖洞景区的确挂出了“疫情期间 禁止聚集”的告示,也有保安在现场维持秩序。
保安徐师傅表示出了担心:疫情毕竟还没过去,这样聚集不太好。“其实相关部门也进行过劝阻,但他们依然照聚不误。能理解他们为儿女终身大事心急,但还是希望做好防护措施,最好是等疫情过了再来。”
洪崖洞景区工作人员表示,这个“父母相亲角”存在至少已有六七年,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今年疫情期间一度中断,随着疫情好转,父母们就开始出动了。大概是5月后的第二周,又聚了起来。每周六上午他们就会来到洪崖洞,人多时大概有三四百人,人少时也有一两百人。工作人员表示,父母们此前一直聚集在洪崖洞形成了“相亲角”,对此,景区的态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对,希望大家遵守秩序,文明相亲。但在疫情期间,打堆有安全隐患,因此保安确实也会进行干涉,但收效甚微。
据了解,这个自发形成的“父母相亲角”原本是在洪崖洞景区一楼,疫情期间景区进行管制,老人们也就临时“转战”到了位于沧白路上的城市阳台。
来为女儿找对象的蒋女士认为,现在单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她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都是希望孩子婚姻幸福。这个相亲角毕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机会,最好是能有一个固定的场所,让父母们可以长久地做这件事。”
(尊重当事人意见,涉及到的部分人物为化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文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