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两小时演出无一人中途离场 川剧《李亚仙》为何惊艳罗马尼亚?
《李亚仙》剧照。(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重庆日报消息,今年的锡比乌国际戏剧节被中国文化所征服:由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三度梅花奖获得者沈铁梅带来的经典剧目《李亚仙》,以其韵味十足的演唱和惊艳的表演,让中国传统文化以现代审美的方式再次走入世界观众的视野。
川剧《李亚仙》,为何惊艳罗马尼亚?
持续两小时的演出无一人中途离场
从6月14日起,锡比乌这座建于12世纪的欧洲小城就变得热闹非凡,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相聚在此,因为这里有欧洲三大艺术节之一的锡比乌国际戏剧节。
作为压轴戏之一,6月22日、23日,来自重庆市川剧院的优秀剧目《李亚仙》在拉杜·斯坦卡国立剧院连演两场,场场爆满,持续两个小时的演出无一人离场。
“Wonderful”“Perfect”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的瞬间,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10分钟之久。
重庆日报记者在现场留意到,为了让观众看懂剧情,剧组特意在剧场上方安排了字幕,将演员们的话翻译为罗马尼亚语和英语。
“其实不用看字幕也能看懂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来自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葛伯瑞拉是从事收藏的本土名人,她被女主角精彩绝伦的唱腔深深吸引,“这出戏剧就如同是橱窗里的艺术品,让人十分享受。”
拉芙是来自法国的观众,她说:“我深深感受到李亚仙那份敢爱敢恨、追求爱情自主与人格独立的精神,李亚仙为守护爱情而悲壮地选择分手,很容易让人想起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玛格丽特。”
“我看过川剧,但从未如此震撼,李亚仙太美了,沈铁梅很有大家风范,不仅我很喜欢,这次演出更征服了欧洲观众。”在看完演出后,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姜瑜动情地说道。
具有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其实,《李亚仙》是第二次走进罗马尼亚。
早在2016年,沈铁梅就携《李亚仙》亮相匈牙利“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演出,并在匈牙利、罗马尼亚巡回演出3场。
第26届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组委会主席康斯坦丁·基里亚克就是在那时发现《李亚仙》的。
“当时我很震撼,这出戏剧无论是歌唱表现,还是故事情节都很独特,尤其是沈铁梅女士独特的嗓音及妆容,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位美丽的女士邀请过来。”康斯坦丁表示,锡比乌国际戏剧节是当下世界规模最大的戏剧节,因此,在挑选剧目的时候是以质量为第一标准的,且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独特性。所以,他选择了川剧《李亚仙》。
在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看来,《李亚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观众,是因为它具有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在古典中渗透着现代意识,在现代中弥漫着古典神韵。即使语言不通,也丝毫不会影响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李亚仙》是带着我们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来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说,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观众是真正融入其中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作品既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又传播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让中国艺术与世界文化融会贯通。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沈铁梅也很喜欢李亚仙这个角色。“演李亚仙可以唱得酣畅淋漓,很多唱腔都是我自己设计的,糅合了我对音乐的各种积累——糅碎曲牌,但又有曲牌的基调,充分发挥了帮、打、唱的特色。”沈铁梅说,她还借鉴了京昆、豫剧、西洋和民族声乐以及歌剧吐字换气的方法,让唱腔更加优美,舞美、服装也是精心布置,可以说,《李亚仙》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如何在符合现代审美的同时保持川剧的精髓?沈铁梅坦言,《李亚仙》《思凡》《凤仪亭》等作品中,都采用了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的创新版本。作为一个剧种,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保持其传统的核心精髓是保持其纯正性的关键,川剧艺术和一些古老剧种一样,有着自己完整的体系,比如川剧仍然需要保持“一桌二椅”的传统背景以及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基础;再比如,在这几出剧的创新融合中,并未改变川剧唱腔,而是原汁原味地凸显出了川剧之美。
沈铁梅认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出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中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发自罗马尼亚锡比乌
原标题:川剧《李亚仙》为何惊艳罗马尼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