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 | 川渝共建自贸协同开放示范区成效良好
重庆日报消息,10月20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公开发布,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再次被提及。
这是国家层面提出的首个跨省域自贸试验区合作。
早在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便提出,要支持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联名提案,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谋划和支持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一年多来,重庆积极贯彻国家部署,与四川携手,在推动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上,取得良好成效。
同开班列共建码头,川渝自贸试验区合作密切
10月23日,重庆沙坪坝区团结村中心站,一趟中欧班列(渝新欧)鸣笛而行,向德国杜伊斯堡进发。
行程漫长,它却不再像去年那般“孤独”——临近的成都,同样有中欧班列(成都)驶出。两大品牌今年初正式宣布“携手”,统称中欧班列(成渝),共同为西部地区与欧洲的贸易往来提供载体。
这是重庆和四川自贸试验区合作的一个典范。
成渝中欧班列品牌的综合竞争力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始发地均位于两地自贸试验区中。通过携手合作,打造新品牌,能够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及可持续发展,深化与欧洲的贸易往来,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给予了佐证:2021年前三季度,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过3800列,已成为中欧间最稳定的货物贸易通道。
除了中欧班列(成渝)号,川渝自贸试验区在物流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多——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深化与宜宾港集装箱码头公司合作,投资7500万元,持有宜宾港集装箱码头公司30%股份;
重庆先后开通了宜宾、泸州、南充、广元等地至果园港的集装箱水水中转航线;
重庆加强与四川省重点企业合作,先后开发了攀枝花钢铁、四川省川威集团等公司开展铁水联运业务,合作企业经重庆港中转的货物量已超过1000万吨……
物流领域取得的效果,只是川渝自贸试验区密切合作的一个缩影。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年多来,两地自贸试验区已经实现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如两地依托“天府通办”、“渝快办”等平台,推进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通过深化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共同提出一批深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举措报国务院;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四川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签署了《川渝自贸区司法合作共建协议》,并联合发布了《诉讼指引》和《典型案例》促进裁判尺度统一。
此外,两江新区与和四川天府新区都是两地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域。两大新区在产业、创新、开放、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共同推动“六个协同”,确保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一年多来,川渝两地还按照共推“一体化”、共下“一盘棋”的思想,围绕目标、领域、政策、产业、机制和时序六个方面,强化协同合作,推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目标协同方面,重庆和四川举行了三次党政联席会议,均对示范区建设作出安排部署,并列入两省市共同编制的规划方案和向上争取的重大事项,写入两省市“十四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川渝商务部门组建专班共同编制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建议稿),目前已由两省市政府联合上报国务院。
领域协同方面,两地聚焦金融、科技、医疗、贸易、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主动开展压力测试,铺开合作。两地联合签署金融合作备忘录,开展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外汇监管互认,联合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成渝双城经济圈科创母基金。
产业协同方面,两地致力共同打造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制定了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两地还首次联合在上海举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吸引10余个国家(地区)的100余家企业、商协会参加。
政策协同方面,两地统筹推进流动型开放和制度型开放,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政策同向同步、共用共享。双方联动评估川渝自贸试验区已试点政策和改革创新经验,集成一批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制度创新成果,拟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复制推广。
机制协同方面,双方目前已形成多层次多维度联动共推格局。省级层面正发挥川渝党政联席会议、联合办公室、专项合作工作组“三级推进机制”作用;川渝商务先期启动早期收获事项“三张清单”;发改、海关、人行、市场监管等部门携手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时序协同方面,两地已先期启动联合推出一批早期收获成果。联合印发示范区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确定20项合作事项共同推进;探索重庆联动创新区与四川协同改革先行区“双区联动”新模式,打造川渝协同开放新样板。
与国际接轨,2025年基本建立制度型开放体系
“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比如与国内外发达区域相比,两地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业质量有待提升;从自贸试验区建设看,两地存在缺乏主打的特色优势产业、入驻自贸试验区内的重大外资项目和总部企业偏少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该负责人表示,对克服上述问题,川渝两地已有了基本思路。
“我们拟将示范区建设总体定位为‘三地一枢纽’,即共同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制度型开放策源地、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该负责人说。
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立与国际先进规则接轨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培育一批国际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平台,打造一批川渝特色开放型产业集群,形成更多首创性、差异化制度创新成果,内陆开放和协同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对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
此外,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区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和最高标准,开展具有内陆特色的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加大金融、科技、医疗、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开放;二是共建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创新多式联运服务规则,共同提升国际开放枢纽功能;三是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合力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四是积极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五是对标国际高标准开展先行先试,积极争取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实施有竞争力的税收政策,探索更为开放创新的招才引才机制,联手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六是加强示范区建设相关保障,建立定期交流观摩和创新成果复制推广机制,强化财政资金等政策协同,加大干部互派交流力度,建立完善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发挥好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杨骏
原标题:成渝中欧班列品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围绕目标、政策等六个方面强化合 川渝共建自贸协同开放示范区成效良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