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开州区火焰村村民抱团发展特色种植业
清明已过,谷雨未至。雨后初晴的开州区关面乡火焰村,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投射在林中成片生长的黄连上,光影斑驳。
林中斜坡上,62岁的村民黄开碧正猫腰清理着黄连丛中的杂草。她家种植了30亩黄连,现已陆续进入收获期。自去年白露始至大寒,她家已收获了近千斤黄连,带来了5万多元的收入。
“全靠成立了合作社抱团发展黄连,不然大伙都没信心种黄连了。”黄开碧感慨。
如今,火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起了黄连。入口极苦的黄连,正一点一点的改变着村民的生活状况。
山高坡陡 村民尝试种黄连
火焰村地处开州东北边陲,深藏在秦巴山区腹地,最高海拔2500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山高坡陡,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村民大多家境贫困,生活艰难。
因土壤贫瘠,在这里,连传统的“三大坨”(红苕、苞谷、洋芋)产量都低,更别说其他粮食作物了;但山里却盛产党参、黄连等中草药,上山采药,一直是村民们重要的收入来源。渐渐地,大家发现,火焰村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极适宜黄连生长。30多年前,有村民开始收集野生黄连的种籽,尝试人工种植黄连。
“黄连是高海拔湿生植物,喜湿润,不耐干旱。一般生长在海拔900至1800米的高山地区,特别是早晚有斜射光照,土层深厚、湿润的区域。”火焰村四组组长杨传国告诉重庆日报记者,火焰村正好符合这些条件,这里生长的黄连,根系发达、品质好、产量高。
然而,黄连不仅入口极苦,其种植过程也苦。
村民们有句顺口溜:“立夏种白露收,来年立春又发芽,五年过后抬身价。”说的是黄连种子和幼苗不能受寒,只能在每年立夏时节采种、播种;种籽在第二年立春过后才能发芽,幼苗也只能在立夏后才能移栽;黄连从种子发芽到收获,需要5年的时间。
火焰村地势险要,立夏前后多雨水,白露之后多雪霜,这给黄连管护与采挖带来了极大困难。再加上火焰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黄连外运只能靠村民肩挑背扛。因此,长期以来,火焰村的黄连种植并没有形成规模。
十年涨十年跌 无序竞争价贱伤农
以前,村民不愿意种植黄连,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受市场影响,黄连的价格波动极大。”火焰村村支书刘英田介绍,黄连的收购价,最高曾达到每斤80元,最低曾低于20元。以黄开碧一家种植的30亩黄连为例,如果全部采挖,这60元的差价就将有60多万元的收入差别。
“十年涨十年跌。如果遇到跌的年份,那真是哭都哭不出来。”刘英田说,遇到价格高的年份,村民争先恐后想出售自己的黄连,收购商就会乘机压价。
“村里不通路,难得有人来收黄连,便宜点就便宜点。”黄开碧记得,3年前,火焰村的黄连销售价格从每斤60多元一路下跌至每斤不足30元,就是因为村民为了争抢药材商,竞相降价造成的。
当年,药材商在火焰村收购的黄连,大多都以每斤近80元转手。
“辛苦好几年,到手没得几块钱,种起就没得意思了。”薅了一把草,黄开碧直起腰来叹一口气,几滴汗水从脸颊滑落。
多年来,虽然火焰村种植黄连的村民逐年增多,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却并未给村民的生活带来实质性改变。到2017年年底,火焰村全村325户1136人中,依然还有贫困户70户、274人。
“对大多数人来说,只不过是不用再上山采药了,但填肚子的还是红苕、洋芋。”刘英田说。
成立合作社 抱团发展形成合力
“在火焰这个地方,种黄连肯定是条出路,重要的是如何让村民形成合力、抱团发展,减少市场行情波动和无序竞争带来的损失。”关面乡乡长郑斌介绍,为了帮助火焰村脱贫致富,从2012年起,关面乡党委、政府为火焰村制定了发展中药材产业增收致富的脱贫策略,大力扶持村民因地制宜种植黄连。进村的公路也修好并硬化了,黄连出山得到了保障。
关面乡还制定了种植一亩黄连补助200元的鼓励政策。如今,火焰村黄连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
那么,要如何才能减少无序竞争,形成合力呢?
2017年6月,火焰村成立了黄连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配股到户,按股分红。由专业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收购和销售、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和技术服务、统一生产标准。全村有85户黄连种植户加入了合作社,其中贫困户70户。
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好处很快显现。2017年年底,火焰村采挖的2.4万余斤黄连,统一以每斤50元的价格对外销售,全村黄连销售收入超过120万元,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户均分红5万多元。
“这下心里有底了,不用再担心十年涨十年跌的现象发生了。”黄开碧说,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合作社的成立,让大家对靠种植黄连脱贫致富有了新希望。
“火焰村这些年发展黄连的过程让我们总结了很好的经验和教训,地理和气候条件与火焰村差不多的关面乡其它村子,也应该能种黄连。”郑斌介绍,今年年初,关面乡筹凑了42万元,计划在在关面乡青蒿村、水溪村等贫困村发展黄连特色主导产业1050亩,抱团发展黄连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