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总局局长与马云会面共商打假
马云:打假义不容辞。(设计台词)
阿里售假风波·进展>
重庆晨报记者 刘淳 报道
一场打假报告引起的风波正在平息。昨日晚间,国家工商总局网站发布的消息显示,局长张茅已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会面,双方基于“产业健康发展、消费者放心满意”的共同意愿,就联合行动达成共识,表示未来将创新网络监管、遵循市场规则、利用大数据技术,并共同打击线上与线下根源的假货现象。
这则消息意味着国家工商总局已经与阿里巴巴握手言和,双方正式进入实质性打假阶段。这也是双方自1月23日就“假货”与“打假”的问题发生争论以来,最为积极的信号,被外界看作是监管部门与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间开始进入有效对话并开展务实行动的第一步。
该公告表示,张茅肯定了电商对于经济、就业的重要作用,以及阿里巴巴在维权、净化电商环境、加强企业自律方面的努力,同时也表示需要“创新的网络监管机制、新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而马云则承认,网购市场属于新兴市场,也需完善,将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加大投入,推动和支持执法部门的线下行动,从线上市场到线下根源共同联手,切实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
对下一步行动,双方表示“共同探索网络市场管理模式,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监管部门遵循市场规则、公平履行职责、依托大数据提升监管水平,阿里巴巴则强化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网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这一公告表明,工商总局对于阿里巴巴的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此前,由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出的《白皮书》曾严厉地指责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存在包括售假在内的五大问题,而新的公告则表明,双方找到了更多的共识,尤其是公告中特别点名要采取“利用大数据”、“创新网络监管机制”、“线上线下联合打假”等行动,意味着双方搁置了对对方的指责,开始真正直面问题所在。
有业内人士认为,工商总局与阿里巴巴的争议暂告一段落,有助于真正解决困扰全社会的假货问题。预计双方稍后将陆续推出更为详细的操作方案。
阿里售假风波·海外>
阿里在美或面临集体诉讼
除了股价暴跌,阿里巴巴还可能面临投资者的集体诉讼。昨日,美国五家律师事务所以代表投资者之名,先后发表声明宣称,将调查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假货事件”。此外,中国律师郝俊波也表示将全球范围征集阿里巴巴投资者,并欲代表投资者提起集体诉讼以索赔投资损失。
美国当地时间1月28日,海外多家媒体报道了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向阿里巴巴发出措辞严厉的报告的消息。媒体称,这份报告指出,阿里巴巴经营上存在种种问题——允许商家无需营业执照经营未经授权商店,并销售仿冒名牌和假冒酒品、手袋等,同时,阿里巴巴的员工收受贿赂,而且这家电商巨头也未能解决客户反馈或内部信用评价系统的缺陷。
据悉,这五家律所包括美国股东权益律师事务所Pomerantz LLP、Howard G。Smith和Holzer&Holzer等。Pomerantz LLP率先发难称,为了不影响阿里巴巴上市进程,涉及到假货问题的白皮书遭到隐瞒,该律师事务所同时宣布将对阿里巴巴涉嫌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展开调查,并称该项调查将针对阿里巴巴及其部分管理人员或董事。
在美国股市,集体诉讼意味着当你想告一家上市公司的时候,不需要每个股民都站出来,只要有一个人提出诉讼并赢得官司,则利益就归大家所有。而且官司一旦胜诉,集体诉讼的代理律师事务所将名利双收,获得不菲的提成收入。
对此,中豪律师集团主任袁小彬在接受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五家律所均是围攻中概股的“常客”。“此前,网秦、澜起科技、500彩票、世纪互联、聚美优品等中国概念股遭遇做空时,都碰到过这几家律师事务所。阿里危矣!”他同时建议,重庆“走出去”的企业要研习并遵守国外法律,接受约束,加强规范,熟悉并适应所在国的法治。
阿里售假风波·回应>
工商总局:所谓白皮书只是会议记录
就1月28日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一个被媒体称为“白皮书”,并认为旨在针对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淘宝)的文件,国家工商总局发言人于1月30日晚间正式表态称,该文并非白皮书,实质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该发言人表示:“2014年7月16日,工商总局网监司在浙江省召开阿里巴巴集团行政指导座谈会……会后根据座谈情况,网监司形成《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并于2015年1月28日发布。其实质是座谈会的会议记录,并不是白皮书。该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发言人还补充说:“2009年11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全面推进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2014年,全国工商系统共实施了1万余次行政指导。”这份所谓的“白皮书”也是工商总局网监司与阿里巴巴就商品抽检问题引发的系列争议的一部分内容。
1月23日,工商总局网监司公布了一份《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1月27日,淘宝网一名工作人员发文质疑网监司操作有问题;1月28日上午,网监司以“鉴于目前监管情势,为廓清种种认知”为由头,在工商总局官方网站上发布上述“白皮书”,当天下午,阿里巴巴有关方面回应称,正式投诉网监司司长“情绪执法”,不过,这份“白皮书”在当天傍晚便被撤下。
一般来说,白皮书被认为是一国政府或议会正式发表的以白色封面装帧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的别称。就在上述文件(即所谓的“白皮书”)发布次日,海外媒体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并将其视为“中国政府的意见”,随后解读为“即便是新兴科技企业,也面临政府干涉”,并质疑阿里巴巴是否在IPO之前隐瞒了自己遭遇政府调查的信息。
而国家工商总局发言人的此番回应,意味着澄清了阿里巴巴并未向投资者隐瞒信息,这也意味着,面临着美国五大律师事务所集体诉讼的阿里巴巴出现转机。
阿里售假风波·股市>
阿里巴巴股价连跌两天 总市值缩水逾300亿美元
马云可能没有想到,一份打假报告引起的风波,会让自己的身家在一天内缩水14亿美元。美国当地时间1月29日,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再次遭遇股价暴跌,8.78%的跌幅不仅创出了阿里上市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而且还使得阿里巴巴的市值较前一交易日蒸发了217亿美元。加上此前一天大跌4.36%,阿里巴巴两天市值缩水总和超过了300亿美元。
而同为电商的京东,股价也遭连累,1月29日大跌5.04%。有网友调侃称:“两天算下来,阿里股价跌掉了一个京东,京东被吓得跌掉了一个聚美。”
阿里股价遭遇“黑色星期四”
事实上,在1月29日的交易中,阿里巴巴股价的最大跌幅超过了10%,创出每股87.36美元的低点,到收盘时,跌幅才收窄到8.78%,报于89.81美元,该股价已相比其去年11月10日的119.15美元跌去了约25%。
外界普遍认为,阿里巴巴股价大跌,主要原因在于其叫板中国国家工商总局,而没有选择正面应对平台商户售假问题。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阿里巴巴的大跌主要原因还是财报不及预期,其在四季度购物季的营收只有42.2亿美元,不及预期的44.2亿美元。
京东股价也遭到“连累”
关于阿里巴巴与国家工商总局之前的“争论”,源于一次抽检。此前,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京东均被抽检,并且结果都出现在工商总局1月23日公布的“打假报告”中,报告显示,淘宝的正品率不足四成,而京东的正品率高达九成。为此,阿里巴巴与工商总局就抽检样本是否科学、程序是否失当等问题展开了好几轮隔空喊话式的较量。
在1月28日的交易中,同在美国上市的京东的股价却出现上扬,当日收涨于25.99美元,涨幅2.57%。不过,这种“好运”也仅仅维持了一天,周四,京东股价大跌5.04%,收于24.6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