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巫山最新考古发掘墓葬群 西汉家族墓葬群出土“九连灶”
考古人员在巫山大宁河畔最新考古发掘的西汉墓葬群一隅。
本组图片由记者杨晨摄
东晋女贵族古墓中发现的刻有“皇建平巫”字样的铭文拓片。
巫山西汉家族墓葬群中出土的“九连灶”。
●你知道东晋时的巫山属于哪个郡?
●汉代的巫山用什么器皿制盐?
●唐代的酒壶又长啥样?
日前,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巫山县早阳旅游新城(江东组团)一期文物保护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考古人员重点勘探的2000余平方米中,共发掘22座跨越各时代的墓葬群,出土文物遗存135余件(套)。其中,除东晋时期的女性贵族古墓为《史记》等文献中记载的建平郡提供了重要实物佐证外,还在西汉家族墓群中发现了巫山古时制盐器具“九连灶”,以及与湖南著名唐代长沙窑中形制吻合的“黄褐瓷贴花执壶”。
这些宝贝背后掩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1月19日,本报记者前往考古现场为您一探究竟。
东晋女贵族古墓铭文填补实物证据空白
坐实:建平郡位置得以佐证
本次发现的东晋女性贵族古墓位于大宁河畔的大坟园墓地中,是一座砖室墓。记者看到,墓室残长约4米、宽2.4米、高1.5米,是以菱形纹砖和少量铭文砖错缝平砌而成,底部以条砖平铺呈人字形。
何以断定墓主人为女性?该墓葬中残存的青瓷碗、银钗、银手镯等东晋晚期遗物就是线索所在。“钗和手镯,不仅说明该墓主是女性,也显示这位墓主在当时的身份地位应属显赫之流。”市文遗院考古工作人员周勇告诉记者,目前重庆发现的古墓中,女性贵族墓相对少见。
相比这一墓葬出土的银器来说,更珍贵的是市文遗院发现了一块藏于墓室中的铭文砖。记者看到,铭文砖上篆刻着7个古代文字,但目前只能看清楚前4个为“皇建平巫”的字样,后3字还有待专家进一步鉴定。
周勇说,“铭文上的‘皇’字,并非代表这位女贵族的身份,而是一种东晋题刻抬头的用语习俗,表现子民对皇帝的敬称。”
那“建平巫”又为何意呢?它们与《史记》中“东晋时期巫山为建平郡巫县”的记载刚好吻合。建平是三国时期吴国所建的一个郡治,史料记载管辖现在的巫山一带。直到隋朝,隋文帝废除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罢天下诸郡,建平郡才消失。
“就这4个字,已经可以为历史文献填补实物证据的空白。”市文遗院副院长白九江表示,多年来,一直少有墓葬实物证据证实建平郡的具体地点,以及与如今巫山县的关联。而这座古墓,进一步佐证了建平郡包含了现在的巫山县城这一史实。
西汉家族墓群惊现神秘“九连灶”
遐想:巫山因盐盛极一时
就在离东晋女贵族墓葬不到500米处,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西汉大家族的土坑墓葬群,共有18座之多,主要分为长方形和带斜坡墓道的“凸”字形两种。
在出土的灰陶罐、铜镜、半两钱、铁剑等大量遗存中,一具完整的“九连灶”甚为罕见。记者看到,之所以称为“九连灶”,是灶台上有9个圆形坑洞,其中8个洞成两两对称分列于灶台上,剩余1个则置于其他洞的前端,单独成列。它有何作用?周勇称,巫山古时“因盐而兴”,这座“九连灶”正是当时熬盐的器皿。
“西汉的丧葬习俗流行‘事死如事生’,墓主人生前使用的东西大多都会带入墓葬。”白九江推断,如此庞大的家族墓葬群,生前或许就是当时的制盐大户,其权势几乎占领了整片山头,这引起人们对巫山在汉朝时期盐业繁华程度的遐想。
唐代长沙窑“拳头产品”曾销至巫山
推断:古时巫山物品贸易交流发达
重庆地区唐墓稀有,曾是考古界公认的一大“怪象”。而在本次发掘的22座墓葬群中,唐墓踪迹的发现则是又一大收获。
记者看到,该砖室墓平面呈狭长方形,其中出土的珍贵文物“黄褐瓷贴花执壶”上附着有褐色花纹及对鸟,十分别致。
周勇说,这种壶在重庆地区实属罕见,其与湖南著名的唐代长沙窑的出土文物属同款,二者除尺寸不一外,其形制几乎一样。“它主要用于斟酒,是唐代中晚期长沙一带盛产的‘拳头产品’,这也印证了古时的巫山有着发达的物品贸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