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切实推动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6.12.2016  17:36

 

第一, 加大教育投入。 投入3000余万元,启动10所学校学生宿舍、食堂、综合楼等新建项目。投入近3500万元,利用暑假期间对全县72所学校校舍进行维修改造。更新87所学校音体美器材,完成全县中小学篮球架、乒乓球台安装,61所小学视频监控设备配备。为1542名中小学专任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30所中小学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入280万元,购置路由器、交换机和网络安全设备,完成中小学宽带提速。投入1547万元,建设全县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基本完成中学、中心小学班班通建设。投入205万元,购置数字校园管理软件,搭建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第二,深化教育改革。 有机结合“1+5”行动计划和“2+2”实验项目,完成中小学体育、音乐教师校园集体舞培训,举办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素质竞赛,组织开展中小学田径、足球、篮球、舞蹈、合唱、器乐等赛训活动。组织参加市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拉丁舞和中小学生书法绘画赛,获团体奖3个,89人次获个人奖。巫溪县小学跳绳队参加全国跳绳联赛总决赛获5银2铜,6幅小学生书画作品应邀在重庆美术馆展出。借力专家理念有效推动课堂教学及学校管理改革,先后聘请中、小学领雁专家入校指导,组织5所领雁工程项目学校正、副校长赴上海访学培训。在全县范围全面推广项目理念,构建“区域推进·促进均衡”校际交流平台,建立捆绑考核机制,县内70所学校结对形成发展共同体,以点带面、以城带乡格局基本形成。争取市教育扶贫集团对巫溪教育倾力扶持,市教育帮扶集团21所学校与巫溪县20所学校结对发展。

    第三,狠抓队伍建设。 一是注重队伍结构优化。招聘“双特计划”教师180名,边远农村学校及村校点教师139名。培养全科教师90名。招聘中小学音乐、初中物理及化学等紧缺学科教师25名,交流、调配教师134人,补足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及紧缺学科教师差口。二是加强支教和培训工作。渝中区、文理学院派出教师41人赴巫溪县乡镇学校顶岗支教;实施边远农村学校支教计划,31名骨干教师分赴贫困乡镇学校支教;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送教300节次以上;开展教师、校长培训4000余人次。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过市级达标验收,成功申报“国培项目县”。三是建立乡村教师激励机制。教职工编制核定及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尽量向乡村边远地区倾斜。提高边远农村学校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标准。适度放宽农村边远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及岗位晋级条件,增大设岗比例,优先解决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岗位聘用问题。树立乡村教师优秀典型,择优选拔推荐优秀乡村教师参与市级、国家级评选及表彰活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真正让乡村老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第四,立足精准施策。 一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巫溪县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及《贫困生资助办法》,有效落实贫困学生资助。进一步健全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全年投入3985万元,惠及学生4.33万人次。二是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落实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资金3398.08万元,惠及学生6.5万人。三是开展留守儿童“4+1”项目、白鹿“全国光彩爱心家园”试点项目工作,积极推广社工“3+2”关爱模式,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