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山城步道:古镇历史风景一道牵

03.06.2019  11:30

5月8日,巫溪县大宁河畔,市民漫步在巫盐古道上赏风景。首席记者 谢智强 摄

  傍晚时分,巫溪老城北门沟外,大宁河奔涌向前。

  三三两两的居民,走过大宁古城的城墙,走过漫滩路,走上复建的巫盐古道。不止一位居民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常来这里散步,安逸得很。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部署,近年来,巫溪加大投入,完善城市慢行系统,贯通断头步道,修缮破损步道,彰显山水特色,串联历史文脉,讲好巫溪故事,让居民畅享城市山水人文之美。

  如今,在巫溪,不仅有巫盐古道这样沉淀历史,讲述盐背子(背盐脚夫)故事的步道,还有月亮湾山地公园健身步道、柏杨河湿地公园亲水步道等独具特色的步道。这些步道,已成为绿色出行便民道、山水游憩休闲道、乡愁记忆人文道、城市体验风景道。

   8.1公里巫盐古道 窥见宁厂古镇曾经的盛世繁华

  “在巫溪,稍微上点年纪的,都晓得巫盐古道和盐背子的故事。”巫溪县民间文艺与民俗文化协会会长佘平介绍,巫盐古道北门沟至剪刀峰段,曾是巫盐古道最繁华的一段,无数盐商和盐背子都曾在这条古道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那样的日子,早已随着宁厂盐泉的衰落而远去,但由北门沟出发至剪刀峰的这段巫盐古道,却在2017年年底复建完成,并逐步完善。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条复建的巫盐古道,沿大宁河河畔的崖壁蜿蜒前行,全长6.2公里,平均宽度约为1米。

  此外,今年4月,巫溪还复建完成了宁厂古镇至灵巫洞的1.9公里巫盐古道。

  为什么要复建巫盐古道?巫溪县文旅委规划发展科科长张文鹏一语道破:巫盐古道的历史人文资源丰富,通过复建,可以将这些资源串珠成链,深入挖掘其传统文化内涵,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如今,位于大宁河畔、总长8.1公里的巫盐古道,已经成了巫溪当地居民茶余饭后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张文鹏介绍,北门沟附近的巫盐古道,因为离城区较近,每天傍晚时分都会有很多居民到此散步;每到周末,不少居民和游人会从北门沟出发步行至6.2公里外的剪刀峰游玩,全程约需3个小时。

  徜徉在步道上,脚下是滔滔大宁河水,沿途不仅能够领略九层楼、威尔逊拍摄遗址和剪刀峰等景点,还能体验当年盐背子负重百多斤蹒跚前行的艰险。为了方便人们游览和了解巫盐古道,巫溪相关部门还在步道上安置了石制板凳,并配有介绍巫盐古道历史的碑刻或宣传画。

  “这条古道之下,临近大宁河河面的位置,还有一排整齐的石孔。”张文鹏介绍,这些石孔,多呈四方形,孔径20厘米见方,孔深30厘米至50厘米左右,沿着后溪河向大宁河延伸。

  “这些石孔,就是大宁河古栈道的遗迹。”张文鹏介绍,不仅是大宁古城以下的主河道,大宁河北上的各条支流都有类似的栈道孔,东接湖北竹溪,北连陕西镇坪,西通城口,形成了总长达数千公里的古栈道网。在巫溪境内,它以宁厂盐场为源头,至后溪河口转而进大宁河后,分别沿大宁河北上、南下,分成北上段和南下段。

  不少巫溪当地学者认为,大宁河栈道的修建应与秦汉时期大开巴蜀之道相关,中国古代只有秦汉时期大规模修建过栈道,而且大宁河栈道孔约为23厘米见方的尺寸也与秦汉时期一尺的长度相当。其建造的主要动机应该是为了解决运盐的问题。

  今天,古栈道早已腐朽在历史的尘埃里,那些栈道孔有许多甚至成了鸟儿的巢穴,但行走在复建后的巫盐古道上,人们依然可以从那成千上万的栈道孔中,窥见宁厂古镇曾经的盛世繁华。

  “宁厂古镇至灵巫洞段的步道,坡度较为平缓,更适合老人和小孩步行游玩。”张文鹏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虽然才建成不久,但这段步道每到周末都是游人如织。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大宁河两岸的美丽风光,沿途还有许多野花野果,重庆日报记者在此体验时,就采摘了一些野生桑椹,香甜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3公里长健身步道 两个城区之间一道独特的风景

  繁华如过眼云烟,今天的大宁古城,早已不复当年“东山起凤、西岭伏麟、南渊跃鲤、北阁观澜”的盛景。其逼仄的地理位置,也早已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需求。

  于是,巫溪又先后在赵家坝和马镇坝建设了两个新城区。

  “赵家坝和马镇坝之间,有一片荒坡,地处柏杨河河畔,地势狭窄,山形陡峭。”巫溪县园林绿化管理所副所长周树林介绍,长期以来,这片荒坡,成了夹在两个新城区之间的一块“伤疤”。如何才能合理利用这块荒坡,使其成为连接两个城区的一道“桥梁”呢?

  根据该区域的交通条件、用地条件,巫溪投入400万元,以着力打造生态化山地健身公园为目标,充分利用自然山林,适当补植开花植物,将其建设成了独具特色的城中郊野公园——月亮湾山地公园。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巫溪相关部门还创新公园建设模式,通过租用步道两侧村民土地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公园的原生态特征。

  “公园面积480亩,如果采用征地的方式,一亩地要6万元左右,全部费用近3000万元。”周树林介绍,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向村民租用土地,一亩地一年的租金从最开始的250元递增至现在的400元,480亩地一年的费用也就20万元左右。“租用后,村民对土地上的树和植被只有所有权,没有砍伐权和破坏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园内的地形地貌和野生植物。

  “我们还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设计,逐步完善步道标识、环卫、照明、直饮水、避雨、无障碍设施等便民服务设施,加强沿线景观规划设计,做到一步一景、步移景换。”周树林介绍,月亮湾山地公园滨水健身步道有3公里长,走完全程需要1.5个小时,既是联系两个城区的便捷人行道,同时具有一定的生态景观功能。经由这条步道,串联起了揖沁台、映澜亭、木径揽秀、绿径灵韵、绿屿闲趣等5个景观点。

  如今的月亮湾山地公园,因为有了柏杨河的天然屏障,成了闹中取静的一处清幽之地,也成了两个城区之间一道独特的风景。漫步于健身步道上,春可赏花、夏能乘凉、秋有果摘、冬闻腊梅,一年四季皆是好去处。

   6.8公里亲水步道 严格遵从生态、自然的理念

  沿柏杨河溯流而上,柏杨河湿地公园占据了马镇坝城区23.5公顷的面积。在这里,沿柏杨河两岸,建有总长6.8公里的亲水步道。

  “市委、市政府要求,山城步道的建设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柏杨河亲水步道建设过程中,就严格遵从生态、自然的理念。”周树林介绍,亲水步道和湿地公园的建设,非常注意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

  在建设中,他们将河堤防护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采用“格宾网”技术,运用网装石埋入河滩下,形成了原生态的自然河滩,既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又体现了公园的亲水性。

  在设计上,他们坚持传承巫溪地域文化,依山就势,以水为媒,古朴建筑掩映其间,融入了巫文化、码头文化等本土元素。亲水步道串联起鱼形跌水、太极广场、银滩拾贝、百舸争流、碧流映翠、水岸湿地、观景平台,以及4座景观桥(中轴桥、泰和桥、栖凤桥、万通桥)等景点,并在沿途配有儿童乐园和咖啡吧等服务项目。

  在步道的铺装选材上,他们大量运用了巫溪本地石材,如卵石、片石、条石等;在公园用水方面,将柏杨河水抽到山坡上的蓄水池内,再利用高差通过管道供水,满足公园绿化养护及公厕保洁、园路冲洗等用水需求;在植物选择上,他们充分运用柏杨、水麻叶、芦竹、麻柳树、银杏等适地乡土植物,实行乔灌草合理搭配。“这些植物不仅能调节城市区域性小气候、维系碳氧动态平衡,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还能为市民提供整洁、幽静、舒适、美丽的游憩场所。”周树林说。

  在实地体验柏杨河湿地公园亲水步道的过程中,重庆日报记者在步道一侧发现了几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楸的身影。

  “鹅掌楸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为落叶大乔木,最高能达40米,叶子像鹅掌,是珍贵的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栽种后能很快成荫。”周树林介绍,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就有许多野生鹅掌楸,在人工培育成功后,巫溪在柏杨河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将部分鹅掌楸种植在了公园内,既能够美化公园景观,也能让市民近距离接触这些珍稀植物。

  如今,每到傍晚,柏杨河湿地公园步道上总是热闹非常。步道回廊处,总有悠扬的二胡声响起,许多人在此下棋、聊天,还能听到在巫溪已流传两千多年的五句子山歌。山歌婉转响起,那些悠远的历史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