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丰盛古镇响石响湖非常丰盛
从主城出发,顺着沿江高速,从南岸迎龙上道,至巴南丰盛下道,再沿着蜿蜒的接龙山往上攀爬不到半个小时,丰盛古镇便呈于眼前:石板街、木板房、青灰瓦、宅院檐额,响石、响水湖似乎一切都散发着古老而富有灵性的气息。
丰盛古镇始建于宋代,兴盛于明清,素有“长江第一旱码头”之称。而今,丰盛正以其独特的古镇风韵和文化遗产,让千年古镇的繁荣得以重新绽放。
古镇风烟穿越古今
走进丰盛,触摸历史。
古镇依然保持着过去的风貌,总长1000余米、宽2.5-3.5米不等,历经千年的8条老街组成“回”字型街巷空间,人走在其中,仿佛穿越于古今,可谓“千年走一回”。
街道两侧多为明清建筑,古色古香。石板街、木板房、青灰瓦,木式的房子,颤颤巍巍,被岁月刻满伤痕,仿佛一座可自由触摸历史的博物馆。
古镇有“三宝”:碉楼、响石与潮水。
与周边1-2层的木结构房屋相比,最高达6层的碉楼可算是庞然大物。古镇上仍有5座保存完好的碉楼,其中一座在书院街,据说是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碉楼,坚固的石砖、满身的疮痍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感,让人心生敬畏。
紫云响石多产于丰盛镇东山西坡,因最初被紫云寺的和尚发现而得名。最大的响石直径达半米多,重达10公斤,最小的形如鸽蛋。拿起一块石头摇晃,耳畔便传来些许撞击声,似有小石子或是液体物质在内,向当地群众求教响石成因,却未有答案,据说至今也是一个谜团,无人能解。
位于古镇东南1.2公里处的三潮水天坑潮泉是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一天潮三次,分为大、中、小三种,极为神奇,同样尚未破解成因。
守护历史修旧如旧
丰盛镇党委书记石国全说,这些年来,市城乡建委和巴南区一直对古镇进行修旧如旧的抢救性保护工作,这才让古镇的原汁原味得以越发显得浓烈。
以位于古镇十字街56号的十全堂为例,其遗址原为丰盛场上三大姓氏之一——刘氏人家所建。为恢复重建,巴南争取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专委会的技术支持,将十全堂打造成为“丰盛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利用研究中心”。复建后的十全堂,院落层层递进,悬山青瓦,倒挂金瓜,素面驮峰,乌木扇门,将成为古韵浓厚的文化建筑。
农商文旅深度融合
石国全表示,只有深度融合农商文旅,才能让古镇更加繁荣。换言之,以文化为魂,以农业为柱,以商业为媒,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今年来,丰盛镇持续开展“四堂互映”活动,这是丰盛充分挖掘古镇孝善文化和人文内涵,打造的“百姓茶堂”、“梦想课堂”、“家庭厅堂”、“农家草堂”4个宣传教育文化阵地,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到丰盛游玩,您不仅可以品尝饮食大餐,还可以玩味文化大餐。从那种崇尚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四合院文化中,可以品鉴到古人借用从天而来的紫外线杀菌、补阳,露天水池兼具放生、防火功能。碉楼以厚重的土壤使之冬暖夏凉,也会替人防灾减灾,长寿老人的养生秘诀使我们领会到福寿双全,使人心神往之。
“文化是个很有神的东西,必须要有载体。”石国全说,“比如利用做秤的工匠铺,我们以秤为载体,教育孩子们从小就要有公平正义的概念,这就具形象化了。”
一道道家训时刻鞭策着人们将家风代代传承,游客也会从中感悟良多,目的使一辈又一辈的人们的“思想”、“身体”、“能力”超越他们的前辈。
古镇的休闲体验业态也富有文化韵味,其代表是油房村的彩色森林。彩色森林占地3000亩,种植有红枫等观赏树种,远远望去一片嫩绿和艳红交织,色彩斑斓,让游客流连忘返。一群小学生刚好在此开展户外课堂,老师们专门为学生准备了惜福、感恩课堂,让他们在与自然亲近中领悟孝道和感恩。
近年来,丰盛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十大“最美古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新重庆·巴渝十二景”等殊荣,一块块金字招牌也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