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以全市教育工作会精神为指引谋划新学期工作

27.02.2015  18:54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 落实市委组织部和市委教育工委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的意见,重点突出党员干部、党员教职工在教育教学中先进模范作用发挥,组织党员教师赛课和基本功展示,畅通党员退出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严肃处理党员教师违规行为,从严追究师德师风问题。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 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分年度、分层次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到2017年完成全员培训;开发网络测评系统,开展分批次全员信息技术能力考试,作为评职评先评优必备条件。以区政府的名义制发“三名工程”实施意见并出台配套政策,用3-5年时间培养名师30名,名校长15名,打造区域名校35所。在木洞、接龙、界石片区推广片区交流轮岗,加快农村学校师资流转进度,落实结对帮扶学校干部教师互派,建立中心校教师到村点校轮岗走教机制,试点建设教师周转房,扩大顶岗、互派、支教交流面,全区交流教师占比10%。

三是狠抓教育质量。 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研究机构建设,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校6所,建设优秀心理辅导室12个,推出6个示范引领的德育品牌,推进学校隐性文化建设;创新家校共育途径,开展家长“进校园、进班级、进课堂”活动;全面推进“四三二”德育实践模式,组织学生走进基地、走进社区、走进工厂农村和军营、走进大自然,积极参加校内社团、校外拉练、社区公益等实践活动。加强幼儿园保教制度建设和常规落实情况监督指导,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建立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范式,强化落实课程辅助活动和实验教学,深化“问题导向”机制,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达标”活动,组织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系列活动,启动“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加强优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平台建设,开展农村师资紧缺学科“专递课堂”实践研究。抓好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制度建设、课程改革、资源整合、活动创新、品牌打造,扎实开展校园足球、啦啦操的推广和课堂乐器教学的普及;推进学生科技实践教育序列建设,着力抓好学生体育比赛、艺术展演、科技作品和乐器教学成果班级展评、学生活动月、校园艺术进社区等。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开展现代学徒制和“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试点,创建职业教育市级示范校1所,国家级教学常规合格学校1所;定单培养、冠名班等校企合作专业占比50%,新增示范或重点特色专业2个,职业技能和文明风采大赛获奖率有新突破。

四是提高保障水平。 编制完成《巴南区中小学幼儿园布点规划》,多渠道筹措城区学校建设资金,积极推进政府建校和开发单位建校双轨机制,建成融汇清华、曼哈顿、松花江、花溪小学和鱼洞四小东原校区等5所学校,推进龙洲湾中学、箭滩河小学、其龙小学、申烨小学、南环小学和巴比亚半山小学等学校建设;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逐步改善农村学校寄宿条件;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平等接收外来务工等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入学,整合学生资助资源,实行“精准资助”,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

五是深化机制改革。 健全优质教育资源扩充机制,拟引进德普教育集团入驻办学,安排区内示范小学领办曼哈顿小学,引进优质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举办3所一级幼儿园。健全多元化办学机制,推动史迪威外国语学校迁址扩建,建立民办教育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健全体育和艺术发展促进机制,建设10所校园足球学校,新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各5所和区级学生艺术团10个。健全学校设施设备开放机制,新建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新开放5所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稳步实施农村学校附设幼儿园民营化试点,深化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

六是加强教育督导。 加大教育督导投入力度,增加5个督学责任区工作经费,筹建教育督导信息化管理平台。修订责任督学工作考核办法,完善责任督学考核指标体系,提高督学队伍整体素质,积极创建市级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