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重庆市一批民生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6.01.2015  15:27
       

近日,针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扶贫攻坚工作,市委、市政府第五督查组对部分市级部门和区县进行了实地督查。在6天时间里,督查组先后赴市教委、市城乡建委、市民政局等3个市级部门,以及石柱、丰都、忠县、彭水、巴南、铜梁等6个区县,实地查看了34个市区两级民生实事建设点,召开了10余场座谈会,与200余名困难群众和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基本掌握了该项工作的总体情况。

督查组认为,2014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扶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得到了较好地贯彻落实,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心的一大批民生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有了全面提升,根本利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民生工作总体进展良好

据了解,2014年全市财政计划投入1560亿元民生资金,实际投入176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3.3%。民生资金的到位,有力地保证了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以教育为例,去年,我市建立健全了各教育阶段生均财政拨款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8项财政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惠及近500万学生。优先解决最贫困地区、最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问题,优先购置、建设教学和学生生活最急需的基本设备和设施。同时,完善“两免一补”等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提升办学条件和质量。

在医疗卫生方面,2014年,我市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水平,补助标准由年人均30元提高到35元,同时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约50项公共卫生服务,并把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大病医保纳入政府购买服务,以此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督查组相关人士表示,教育是民生之基,医疗是民生之安全网,就业是民生之本,住房是民生之依,改善人居环境是民生之需。因此,我市的民生工作总体上就围绕着这几个方面来开展,从实际情况上看,由于资金到位,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0.1万人,城乡养老、医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2%和96%,改善了3500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累计签约入住21.3万户、50余万人,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房屋8.48万套,新开工经适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2.05万套,各项工作进展良好。

22件民生实事年度目标全面达成

近日,铜梁区50个撤并村卫生室建成投用,村民步行20分钟便能到就近的卫生室看病。在大庙镇石兴村卫生室看病的73岁村民王子贤告诉记者,就近看病、拿药省了许多事,而且医生还专门为他建立了一份健康档案,通过定期体检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感觉更有保障了。

轻轻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便哗哗流出。近日,石柱自治县三河镇万寿村年逾花甲的秦宗发乐呵呵地说:“做梦也没想到,水能通到灶台边,既方便又干净!”原来,在该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万寿村754户2782人全部喝上了清亮的自来水,再也不用到处找水、取水,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最近,家住巴南区李家沱红光小区的市民杨春光十分舒心。以前,离小区最近的公交站步行需要20分钟,人们出行不便。如今,家门口设立了公交站,让他感觉很方便。

……

点滴片段,折射出去年我市22件民生实事的顺利进展。

督查组介绍,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市22件民生实事计划投资20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15亿元,充足的资金使22件民生实事推进十分顺利,全部完成了年度目标计划,其中17件民生实事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

一些民生实事项目不仅直接解决了问题,还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产生“溢出效应”。比如:山坪塘整治不仅有效解决了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还能起到防洪作用;有的村社利用山坪塘发展水产养殖,增加了农民收入。学生营养餐实施后,不仅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而且学生到课率明显增加,辍学率明显下降。农村客运通达不仅方便了农民出行,一些地区还借机发展乡村旅游,为百姓铺就了致富之路。

减贫36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督查组相关人士表示,在扶贫专项方面,各区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攻坚的意见》(渝委发〔2014〕9号)的要求,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事业,顺利完成年度计划目标。截至目前,450个贫困村完成整村扶贫任务,实施15万贫困人口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减少贫困人口36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扶贫攻坚取得的进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首先,贫困地区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除传统种植养殖产业外,2014年我市在177个贫困村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项目,1.3万户贫困农户参与旅游接待,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乡村旅游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其次,贫困地区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14年,18个扶贫工作重点区县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24所,占全市的61.2%。建立贫困户子女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资助政策体系,资助2.1万名贫困家庭子女读中职、1300人上大学。

第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4年,开工整治山坪塘1.6万处、建设供水工程573处,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11.6万人。撤并村通达率达到86%。实施304个行政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被批准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成绩离不开机制创新。2014年,我市对贫困区县的考核评价发生了较大转变,从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扶贫成效转变,把农民收入水平、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整村扶贫成效和减贫情况作为对区县党政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另一方面,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支持整村整片扶贫、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特色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此外,我市还强化资金监管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督查组认为,总体而言,2014年的民生工作在资金的充分保障下有了新的进展,通过集中力量为民办实事,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