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两位市人大代表的扶贫故事丨平安乡的暖冬
新闻回放>
2019年4月16日下午,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
奉节县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针对“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向总书记汇报了平安乡开展“四访”带来的成效。
“四访”指的是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
“我们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精准施策,改造了1112户危房,易地扶贫搬迁168户……”邹远珍向总书记汇报了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标准,并高兴地告诉总书记:“平安乡已经户户住上了安全房!”
△平安乡雪景
1月7日,奉节县平安乡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瑞雪兆丰年。平安乡的气温已经降到了接近零度,但寒冷的风雪挡不住当地人们内心的温暖。
对居住在这里的7000多户村民来说,这是平安乡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2019年,平安乡抓实“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发生率首次降到1个百分点以下,仅有0.5%。
贫困户住进了新房子,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不怕停电”的电烤炉
……
去年,平安乡也诞生了第一个产业发展“亿元村”和四个“千万元村”。
带着平安乡的这些收获,邹远珍踏上了前往主城参加重庆两会的行程。
在两会期间,邹远珍想把平安乡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2020年1月13日,市人大代表邹远珍在接受采访。
问题少了感谢多了
一声声“谢谢”感动着扶贫干部
2019年4月18日深夜,邹远珍从主城回到平安乡。一路上,她接到了不少村民打来的电话。
“邹书记什么时候来我们村里?”这是村民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村民们得知邹远珍参加“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言,都想请她来村里“摆一摆”。
第二天一大早,邹远珍和扶贫干部就启程前往平安乡最偏远的桃树村和长坪村。
路过关门山大桥时,邹远珍看着车窗外来往的行人和车辆,想起了自己6年前到平安乡工作,第一次去这两个村走访的场景。
“以前去这两个村,坐车要两个多小时,走路要四五个小时。”邹远珍说,因为交通闭塞,桃树村和长坪村发展落后。甚至有人形容,这里就像是“野人居住的地方”。
2019年1月22日,关门山大桥建成通车,实现了平安乡人世世代代的梦想,也打通了桃树村和长坪村的脱贫之路。
车行半个小时后,邹远珍到达了桃树村。此时,村里院坝上已经被村民们挤得里三层外三层。
“群众得知平安乡的脱贫攻坚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大家欢呼雀跃,这是全乡人民共同的荣耀。”
△邹远珍和村民开院坝会
邹远珍说,自己开过很多场院坝会,这两场是最热闹的。
在邹远珍宣讲座谈会精神过程中,多次被热烈的掌声和村民的问话打断。
宣讲结束后,邹远珍和乡亲们都激动不已。他们紧紧握住邹远珍和扶贫干部的手,不断说着“谢谢”。
这一句“谢谢”,让在场的干部湿了眼睛。平安乡开展“四访”工作,以前听到最多的是问题。
一次次宣讲,坚定了平安乡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信心足了干劲大了
平安乡有了首个“亿元村”
有女莫嫁平安槽,一年到头磨儿摇。想吃米饭没得煮,红苕洋芋包谷糊……
这是平安乡的一首歌谣,也曾是当地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平安乡,很少能听到这样的歌谣。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描写脱贫攻坚的顺口溜、打油诗。
“峡高水急关门山,自古以来是天险。如今架桥通三地,一路畅通到平安。水电路讯危房改,高山小村新风采。最是感谢帮扶人,跋涉入户解忧怀。感谢党的好干部,百姓脱贫心欢快。”
去年,被村民们称作“农民诗人”的甘立敏创作了这首诗,在平安乡火了。
55岁的甘立敏先后在安徽、河南、山西等地打工。他说,以前村里路没通,桥没修,出去了就不想回来。现在的平安乡,有路又有桥,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回来的人都不想走了。”
去年,甘立敏种下了200亩脆李、260亩蕉藕,带动了32户乡亲一起增收。其中,贫困户就有13户。
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如今,平安乡已实现了主导产业100%覆盖贫困村,产业项目100%覆盖贫困户,利益联结100%覆盖贫困户,集体经济100%覆盖村集体“四个100%”。
用邹远珍的话来说:“在平安乡,只要你肯干,就一定能增收。”
去年,还有一件事让平安乡的村民们高兴:平安乡有了四个产值超过千万元的“千万元村”,以及首个预计产值超过1亿元的“亿元村”——天台村。
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天台村通过发展生猪、肉牛、蔬菜等产业,让村民的人均收入增长了近一倍。2018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500元,而去年已涨至9887元。
2019年,平安乡继续深入开展“四访”工作,实施动态监测,抓实“两不愁三保障”。
在“四访”过程中,扶贫干部发现有两栋C级危房已经达到了D级危房标准,于是立即对这两栋房屋启动D级危房改造,主动解决了2户贫困户的安居问题。
应改尽改,应搬尽搬,一户不漏。在平安乡,户户都住上了安全房。
2019年,平安乡的贫困发生率降至0.5%,首次降到1个百分点以下。
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自平安乡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到目前全乡脱贫人口没有一人返贫,真正实现了脱真贫、真脱贫。
啃掉最硬的“硬骨头”
川东游击队小镇今年开门迎客
33户100人,这是平安乡尚未脱贫的人数,也是平安乡今年的脱贫目标人数。
“今年,平安乡将实现全面脱贫。”这是邹远珍等干部和全乡百姓共同的承诺。
平安乡如何实现全面脱贫?邹远珍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啃掉最硬的“硬骨头”。
“我们将分类实施精准脱贫。”邹远珍表示,对于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平安乡将在医疗上给他们更多的扶持,将贫困户自己承担的费用减少到最低。同时,通过产业发展,让一些病情不严重的贫困户能够就近就地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收入。
对于因残疾和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平安乡则将做好低保兜底。
邹远珍说,平安乡将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句话让平安乡的干部和百姓感到格外亲切。
△邹远珍和村民开院坝会
平安乡是一个红色革命之乡。1948年1月,川东游击队政委、《红岩》小说人物原型江姐的丈夫彭咏梧,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
在平安乡安子村黑沟淌,为纪念烈士,2011年4月,平安乡将安子村更名为咏梧村。这个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村子,流淌着红色的血液,播撒过革命的种子。
这是平安乡难得的文化旅游资源。去年,平安乡在这里打造的“川东游击队奉节特色小镇”进入了实施阶段。预计今年年底,这个红色小镇就将开门迎客。
“有游客就会有消费,有消费就会有收入。”邹远珍说,这个小镇能让人记住乡愁,找得到儿时的记忆,也能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村民增收。
现在,平安乡有不少村民都能讲出彭咏梧在平安乡牺牲的革命故事。
“我们会让当地百姓,特别是贫困户来这里做导游,给游客讲平安乡的革命故事。”邹远珍说,让贫困户当导游是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和精神。
邹远珍还给我们说了一个好消息。平安乡已经与企业签订了协议,平安乡1万亩脆李产业在2021年挂果后,将全部由企业负责销售,不愁销路。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平安乡,村民们正在等待着“春已暖花已开”,脱贫攻坚“收获”的日子已近在眼前。
记者手记 >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她是扶贫干部代表
这是我连续第三年在重庆两会期间采访邹远珍。
三年来,我听她讲述了很多生动的脱贫攻坚故事。而平安乡的变化,不仅在她讲述的故事里,也“写”在了她的脸上。
6年时间,邹远珍扎根奉节平安乡,和这里的干部群众一起扶贫谋发展。
2014年,平安乡的建档立卡贫困发生率高达14.35%;2019年,平安乡的贫困发生率降到了0.5%。
包括平安乡在内的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8099元增加到9952元,增长22%……
在平安乡,变化的不仅仅是这一组组数字,更是每一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精气神。以前“等靠要”,现在“主动干”。
从平安乡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开始,这里的干部群众就卯足了劲,下定了决心。
邹远珍自己说不是“女汉子”。但是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里,她和平安乡的干部群众一起努力奋斗,从没懈过气。
流血流泪不流“憾”,任劳任怨不认输。
“‘憾’是遗憾的憾。”邹远珍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她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平安乡不认输,更不留遗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 谭柯 摄影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