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公证人员素质能力综合提升取得实效

01.12.2017  17:31
11月13日至24日,市公证协会利用高校资源搭建学习平台,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联合举办公证人员素质能力综合提升班,全市120余名公证人员参加了学习培训。通过一周的脱产学习,参训人员在法律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实现了新提升、为推进高素质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了基础。
    在组织筹备上下功夫,严格管理提升素质。为确保培训高质量顺利开展,市公证协会积极筹备、周密安排,从三个方面做好培训的组织准备工作。一是打好服务牌,培训经费保障到位。市公证协会加大了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承担了参训人员所有的学习费及食宿费,切实减轻了各公证处的经济负担,为参训人员提供了充分有利的学习条件。二是排出任务书,管理机构组建到位。市公证协会分别在每批参训队伍中组建了班委班子,给每位班委落实了职责,通过管理机构的层层设立,实现了精心组织、责任明确、管理到位。三是打出组合拳,纪律要求传达到位。把纪律要求贯穿始终,市公证协会结合《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十不准”》规定,制定下发《赴高校学习培训纪律规定》,对参训人员在学习作风、政治纪律、廉洁自律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进行了明确规范。培训期间,班委会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格管理,把学习纪律和作风要求落到了实处。
    在课程设置上做文章,授业解惑强化实效。围绕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双拥的主题,多举并措、善做常新,坚持学用结合,科学设置课程内容。一是体现思想性,“党的十九大解读”提高政治站位。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教授、副主任卢旭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三个方面作了详细解读。二是体现针对性,“专业课程”强化业务本领。浙江省公证管理委员会委员、国际联盟人权委员会唯一的亚洲代表殷浓利就网络公证的探索及其前景作了详细阐述。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导葛洪义从法治建设角度出发,指出我国当前基层社会存在的法律问题,必须也只能通过加强法治建设的方式加以解决。三是体现生活性,“心灵鸡汤”探寻幸福动力。浙江大学客座学者余知行将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精华和自己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巧妙的融合于一体,分析了职业倦怠感的由来,公证人员该如何操控、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四是体现人文性,“逻辑思维”启迪沟通方法。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讲讲授、博士董文明以安德烈·波切利音乐教父的故事、希拉里竞选视频、马云在阿里巴巴成立18周年上演讲的视频等讲解了如何运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与PSF等六大方法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去,让参训人员深受启发。四是体现实用性,“参观交流”开阔视野眼界。培训期间,参训人员在班委的带领下,先后前往浙江省杭州市国立公证处、钱塘公证处实地考察学习,就公证队伍建设、质量监管情况以及公证业务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考察学习,加深了同行间的交流,学习了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扩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在培训效果上求突破,学思践悟激发活力。通过培训,参训人员纷纷表示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一是通过学习培训,强化了执业理念。通过党的十九大精神解读等法理课程的学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了大局观念、法治观念,强化了“十六字基本准则”的公证执业理念,切实做到高举旗帜、紧跟核心,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二是通过学习培训,提升了执业能力。通过法律及公证专业课程的学习,围绕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公证需求,在思维上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增大培训的知识含量、信息含量和科技含量,更新了参训人员的法律知识,夯实了法学理论基础,提高了公证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三是通过学习培训,培养了人文底蕴。公证员作为法律服务提供者,只有具备良好道德和品行才能取得当事人和全社会的认可。本次培训创新纳入历史、哲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公证队伍的人文精神,真正确立起服务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培养,以优秀的文化和进取的精神熏陶人、激励人,增强培养公证人员的人文底蕴。四是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公证质量。通过与浙江省公证同仁交流座谈、“现场取经”,学习到了前瞻性的业务拓展思维和风险防控技巧,切实提高了参训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通过学习参观交流,查找工作和自身存在的差距,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培训结束后大家一致表示,今后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切实发挥公证职能作用,激发行业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扎扎实实推动全市公证事业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