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多了景点 村民多了收入

23.10.2015  09:37

重庆晨报记者 詹遥 通讯员 曾绍仑 何魏宏 报道

一个人均年收入仅2500元的土家村组,因为重庆慈善志愿者的到来,不但收入有了增加,更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近日,重庆市慈善总会在广场宾馆举办了志愿服务工作培训会。记者从会上获悉,重庆市慈善总会志愿者总队开展的对口帮扶工作,帮助我市多个贫困村脱贫,取得良好效果。

土家村寨变身旅游景点

重庆慈善支教大队的队长高雪,参与了对酉阳县木叶乡干田村的帮扶工作。高雪说,为了帮助干田村脱贫致富,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帮助打造了“古溪土寨”的精准扶贫项目。

我们首先选择了干田村的5组进行试点。”高雪说,5组的村民有216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多靠外出打工挣钱,人均年收入仅2500元。因为交通闭塞,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周边郁家河等多个自然景点也无人能赏。

为此,高雪和其他志愿者们想到了开展公益乡村游活动。在帮村民们添置了接待游客的帐篷、木板床等基础设施后,高雪和其他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多次邀请城市居民进村体验乡村旅游,累计为当地增收1.6万元。

同时,志愿者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知识和文化培训;帮助恢复土家族传统乡土文化;搭架互联网+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等,让村组面貌有了新变化。

因地制宜开放当地旅游资源,重庆市民多了景点,村民则多了收入。”高雪说,他们下一步还计划筹建白家河乡村游步道,连通28公里外的湖北坪坝营风景区,为村民致富增收,创造更多的机会。

据了解,重庆市慈善总会志愿者总队经过多年发展,从最初的60多人,扩展到目前的23个志愿者大队。目前,各志愿者大队均在各个区县贫困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邀请专家讲解志愿服务

为了让志愿者们能够更进一步地提升开展对口帮扶项目的能力,市慈善总会特意邀请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齐芳教授和重庆渝州公益事业服务中心黄伟主任为大家授课。

齐芳教授以《志愿服务的发展背景与趋势》为题,从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志愿服务的相关政策制度安排等背景出发,分析了志愿服务今后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具体讲解了慈善志愿服务如何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项目化、信息化和专业化。

黄伟主任以《志愿服务与管理》为题,分享了志愿服务发展史和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

打造“互联网+慈善志愿服务”

另外,会议现场,程贻举还为总会社区志愿者服务大队等23支志愿者大队授旗。

程贻举说,重庆将依托“重庆市慈善总会网”、“重庆志愿服务网”等信息化载体,打造数字化慈善志愿服务体系,并与相关的志愿服务网联通,形成全市统一的慈善志愿者实名注册平台、信息管理平台,打造“互联网+慈善志愿服务”。

同时,每个区县都将成立慈善志愿者大队,并建立起志愿者队伍的四级网络组织,建立完善志愿者登记注册、服务记录、绩效考核等机制。充分发挥慈善志愿服务的作用,为精准扶贫多做贡献。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