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者丨重庆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王导新的抗疫“答卷”

18.02.2020  18:41

△重庆市新冠肺炎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王导新

从1月20日至今,王导新马不停蹄地辗转万州、长寿、垫江、綦江和主城等12个区县参与会诊救治,一次都没有回家。

作为重庆市新冠肺炎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导新根本停不下来:会诊救治重庆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为重庆首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插管、上呼吸机……

他的路线

奔波近4000公里

2月16日下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院子里,一抹绿意顺着阳光滑落枝头。

王导新穿着白大褂,步履匆匆,一边接听电话,一边穿过行政楼,朝着院子深处的一栋黄色二层小楼走去。

王组长,你又来查病房啦!”门口的保安熟稔地跟王导新打着招呼,这是56岁的王导新坚守在一线的第28天。

隔着口罩,依然能感受到王导新的笑意,只有眼睛里泛红的血丝,隐藏着他的些许疲惫。

头一天晚上,王导新会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多个科室的专家,在重医附二院江南院区远程超声会诊中心与重庆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建立远程会诊,现场互动、交流探讨,为入住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隔离病区的4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把脉问诊。

每一个病例,王导新都问得很细,“再看看颅脑CT,他咳痰是什么颜色……”远程会诊系统的使用,打通了武汉疫情前线医院与重庆更为快捷的会诊渠道,为武汉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更方便、高效的救治方案。

第二天早上8点,王导新又出现在办公室,做完相关的数据统计,他把归档的数据和前一日进行对比,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午饭后,他来到了市公卫中心的负压病房查看患者情况。一直忙活到傍晚,王导新才离开病房,开始着手重庆近段时间抗疫工作的总结情况。

从1月20日到巫山县会诊救治重庆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开始,王导新奔波近4000公里,就诊近300例重庆新冠肺炎病例。1月26日,王导新又带领市级专家组进驻市公卫中心,集中指导患者的救治工作。

他的坚持

必须站在一线

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的负压病房外,王导新坐在一个类似监控视频的机器前,指导隔离病房内的护士给新冠肺炎患者治疗。“那个喷嘴,你换一个朝向,这样他会舒服一点。

这台机器和病房里的高清摄像头是连通的,可以随时查看病房内的情况。除了仪器上的数据外,还可以看到病人的脸,能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他的感受。治病救人,也是有温度的,也要顾及他们的感受。

王导新教授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作为重庆市新冠肺炎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他在ICU病房为重庆首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插管、上呼吸机,取肺灌洗液作痰培养、核酸检测。

特殊状况下的插管手术风险很高。“这不只是针对患者,也包括医生。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手术失败,或是医生沾到了痰液和分泌物而被感染上新冠肺炎病毒。

王导新和护士一起把患者仰卧在病床上,肩下放了垫枕,头向后仰。使口腔、喉咙及气管处于同一纵轴方向。他左手持喉镜,沿着舌背弯度慢慢插入。就在吸气声门开放的那一瞬间,王导新右手拿着气管导管迅速插入气管内。

病房里很静,静到了只有仪器的滴滴声。拔出管芯、放置牙垫、退出喉镜,王导新的动作一气呵成。在确认了患者两侧肺部呼吸音一致后,王导新确认插管无误,并提取了肺灌洗液。

一张当时现场拍摄的照片里,王导新穿着防护服,右手举着一小盒肺灌洗液。“那会儿没有胜利的感觉,只是松了一口气。用这个肺灌洗液作痰培养,然后做核酸检测,我们就能了解病毒,从而击败它。

怕吗?可能当时已经忘记害怕了。”王导新说,这种危重症患者,必须亲自观察、判断,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让诊治方案更加科学准确。

随着一些确诊患者陆续出院,王导新坚定了战胜病毒的信念。“这说明,大家冒着危险取得的成果对于抗击疫情是有效的。

他的手机

24小时不离身

王导新的手机几乎24小时不离身,“随时都可能有事情,前一分钟,可能永川的一线医护人员会和我分享一些他们遇到的问题,我们会一起分析。后一分钟,可能黔江那边也遇到了同样问题,又稍有不同,我们又得重新讨论分析指导。

王导新的手机上,保存着很多救治方案和经验分享的电子文档,他随时都会根据临床的情况进行修改,然后分享给一线医护工作者。

王导新的微信朋友圈里,最早的一条内容是他在2月14日晚上9点57分发出的感悟。

这些天的感悟,最美最累是ICU护理上呼吸机的白衣天使,她们在监护室一对一护理危重新冠患者,因人手少,要上6小时,再加上穿脱隔离衣、消毒等,基本上是8小时左右;这8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挑战生理极限的同时,还要给患者做16小时俯卧通气,取血培养、作咽拭子,经胃管空肠管营养液、中药等,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能戴易起雾的护目镜,只能戴面屏,一整天的高强度工作,有多难受可想而知;致敬,我们身边的白衣天使!致敬,仁心!保重,她们是用青春去挽救生命,天佑中华。

相比这些医护人员,王导新觉得自己并不算辛苦,“我是在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寻求消灭病毒的办法,她们是在里面和病毒死磕。我向她们致敬!

他的心愿

每个患者都能康复出院

跟王导新聊天,话题大多数时候都围绕着他的病人。“有一个患者上了呼吸机14天,现在体温有些波动,心肺功能不太好,体内病毒出现了耐药性。这两天,我脑海里一直在想,如何找到更好的干预措施,让他的治疗方案更有效。

我是组长,要随时到一线去,这就是我的职责所在。就像当兵站岗、警察执勤一样,一切以工作为重。”在王导新心里,病人减少了,出院人数增加了,就是最好的回报。

每一个病人都能顺利康复出院,是王导新眼下最大的愿望。“当然了,我还有一个小愿望,就是能拿到一套换洗的衣服。

15日降温了,我身上的衣服不御寒。远程会诊的时候,我冻得直哆嗦。”王导新希望等这两天忙完了,抽空回家拿一些换洗的衣服。“放到家门口就好,我提起来就走,节省时间又方便。

2月16日晚上10点多,王导新回到了住处,手机再一次响起。他按下了接听键,家人的声音充满了房间。“你从除夕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忙,还是要注意身体哦。”同为医护工作者的妻子一边提醒他注意身体,一边提醒他做好隔离防护工作。

我都晓得,放心嘛。我这里还要忙一个数据总结,然后看一下资料,后面再说。

王导新挂了电话,朝着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负压病房的方向望了望。

希望你们都好,就是我最好的答卷。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曲鸿瑞 摄影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