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力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保体系

08.03.2016  10:57
  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最后的安全网,是民生工作必须坚持的底线。近些年,重庆按照中央部署,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高度关注可持续性,稳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十二五”时期的攻坚克难,全市社会保障已从“应急保障”转向“机制保障”,与改革发展红利分享更加紧密。
  去年一年相继提高了养老金、合作医疗补助、低保“五保”“三无”等10余类近30项保障标准,无论是近700万城镇企业、农转非和城乡居民退休人员,还是近150万城乡低保五保三无等困难群众,以及近30万重点优抚对象,全市90多类社保人群的各项社保待遇稳步增长。比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连续11年提高,人均从2011年1589元提到2015年2450元,惠及155万企业退休人员,2015年增支62亿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群众对此一片叫好。那么,经济下行,政府如何切实发挥其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导者作用,进一步织密织牢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增强民众的幸福感?群众对此一片期待。
  党委、政府的目标和群众的期待,就是财政的“行军路线”。2016年,市财政从突出效率性、公平性、统一性、灵活性,全面考虑、统筹协调,平衡不同群体成员内部与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的财政政策体系,旨在采取通过保障基本、风险分摊、责任分担的方式,用政府群体力量帮助化解个体风险,为所有人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
  为了让民众有更好的收入。将围绕更多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就业援助政策,规范公益性岗位补贴,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建立困难群体就业帮扶长效机制;配合修订《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完善资金保障措施;配合研究贯彻失业保险条例配套政策,实施失业保险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就业创业补贴政策;配合健全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和责任追究相结合的制度体系,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为了让民众能够安心养老。将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配合研究制定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财务管理办法和财税配套政策,构建市和区县财政分担机制,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规定按时拨付导;研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基础养老金标准合理调整机制,引导参保对象适当提高最低缴费档次,增加个人账户积累,提高待遇水平;参与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等国家养老制度顶层设计研究,提高养老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为了让民众多享医疗福利。将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出台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重点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政策文件,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政策,执行医保紧缺药品带量采购;实行差别化的药品零加成补偿机制,逐步推进公立医院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支持市级重点公共医疗卫生建设项目推进及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参与研究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办法,建立“建设靠政府、运行靠服务(医保)”的补偿机制。继续支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支持居民健康卡等卫生信息化建设;整合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改革完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分配办法。
  为了让民众不为急难发愁。发挥救助“叠加效应”解决民众遭遇的急难问题,研究按困难类型划分社会救助制度,对救助对象提供差别化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融合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攻坚政策,统筹农村低保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衔接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慈善救助等政策,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探索完善托底线、救急难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资金统筹使用管理与衔接。
  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实现,需要保障措施特别是财政资金投入的掷地有声。2016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339亿元,增长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