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教你识破三种常见诈骗手法 降低银行卡使用风险
互联网时代,通过一张小小的银行卡,人们不仅能够存取款、刷卡购物,还可以利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进行转账、付款。但与此同时,这种便利性也带来了安全风险。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频频利用盗取、侧录和偷拍等手段窃取银行卡信息和密码,再通过盗刷、转账的方式,致使不少银行卡持卡人遭受经济损失。
针对这种情况,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11月17日梳理了常见的银行卡诈骗手法,提醒市民注意防范银行卡使用风险,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1 发送虚假信息,诱骗持卡人划转资金
作案方式:不法分子通过手机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持卡人发送虚假的信息,诱骗持卡人将卡内资金划转到其账户中。
案例:
某日下午,一对夫妇神情焦虑地来到S银行,要求向一张外地借记卡汇款。夫妇称,当天接到一个来自日本的电话,对方的声音与女儿十分相似。“女儿”焦急地说,她在日本与人合伙做生意时借了对方100万日元,今天必须支付7万元人民币,不然就得赔偿对方5万元人民币。“女儿”还提供了一张借记卡卡号。接到电话后,夫妻俩当即登录QQ。见女儿的QQ在线,便在线询问“女儿”对方催促快点汇款。
听明这对夫妇的汇款事由后,S银行领导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起诈骗案件,劝客户不要上当。S银行领导一边安抚这对夫妇,一边要求客户经理根据借记卡号查询,按资料与开户人取得联系。经核实,才知道“女儿与人合作做生意”之事是一骗局。
风险防范提示:收到可疑信函、电话或手机短信时,银行卡持卡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对一些貌似合理的汇款事由,要谨慎确认,千万不要向自己不知道的账号汇款,防止上当受骗。
2 窃取银行卡信息,制作伪卡
作案方式:利用偷窥、木马病毒或钓鱼网站等手段,窃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及密码,然后制作伪卡,并利用伪卡进行消费或提现。
案例:
小王听朋友说基金有可能大跌,便想通过网上银行赎回基金。当他在搜索引擎输入“B银行”时,屏幕上跳出几个银行的网址。小王随机选择了一个银行链接进入,并点击“个人网银登录”,输入卡号和密码。然而,屏幕上出现的并非账户信息,而是页面跳转,随即又出现了原始的登录页面。于是,小王又多输了两次卡号和密码,但一直没能成功进入。这时,他突然意识到很可能遭遇了“钓鱼网站”套取用户卡号和密码。之后,他立即到银行查询,发现账户内的3万元钱已被不法分子转出。
风险防范提示:持卡人在进行网络交易时,一定要登录正确的银行网站,不要随意根据网上搜索到的网址登录银行网站。对银行官网不清楚的,可拨打银行客服电话进行确认;在进行网络交易前,还要仔细查看安全锁,配备银行U盾、Ukey等网络安全设备。最好开通手机短信服务,随时掌握账户变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交易,马上致电银行进行挂失。
3 自助设备上留虚假信息,骗取银行卡密码
作案方式:在银行自助设备上粘贴虚假的升级公告、紧急通知或其他冒充银行服务信息的标贴,骗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及密码,或者诱骗持卡人按照标贴上的内容操作,将资金划入不法分子的账户中。
案例:
某日,陈女士到N银行ATM机上取款。在将卡插入ATM取款机后,ATM机显示屏未出现提示语,卡也未自动吐出。陈女士正一筹莫展时,发现ATM机左下角有一张标贴,内容是“如果卡被吞,请打值班电话”。她随即拨打标贴上留下的电话,并按照对方要求告知了自己的卡号、姓名和密码。随后,急需用钱的陈女士回家拿来银行卡的存折提款,却发现自己账户上的5000元现金已不翼而飞。
风险防范提示:使用自助银行服务终端时,持卡人一定要留意周围是否有可疑的人。输入密码时,应注意用手遮挡。如果发现设备的密码防护罩和卡槽有异常情况,不要使用,并立即告知银行。如果遭遇吞卡、未吐钞等情况,应拨打发卡银行的全国统一客服电话,及时与发卡银行取得联系,千万不要轻信粘贴在自助设备上的留有所谓银行服务信息的标贴,更不要拨打标贴上不熟悉的电话号码。
在商户POS机刷卡消费时,请不要让卡片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并留意收银员的刷卡次数。拿到签购单及卡片时,一定要核对签购单上的金额是否正确,是否为本人的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