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已经快90年了,你真的应该知道巴蜀中学的爸爸是谁!

11.06.2017  12:53

王瓒绪(1886——1960),字柴泥,号治易,别号庢园居士,四川省西充人。早年受业于举人,考取秀才。喜书法,作律绝,好收藏。

在风云变幻的民国政坛,王缵绪以军功与谋略先后出任旅长、师长、军长,抗日战争中又任过四川省主席,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重庆卫戍区司令等诸多要职,足可谓民国时期巴蜀一带声名赫赫的风云人物。 

▼辞军明志创办巴蜀

渝中区七星岗金汤街64号,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内,隐匿着一栋坐西朝东的红砖建筑。这便是抗日名将王缵绪将军的旧居,现为妇幼保健院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绿荫围绕,即便夏日正午的阳光,在这里也被过滤得极为柔和,随处可见附近居民及前来孕检的妇女在此纳凉,浓郁的人情味使这历史的沉淀地别有一番风味。

这座旧居的来源,得从一位国民党上将说起。1928年初,时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军第五师师长的王缵绪由资中调防来到重庆,在金汤街通远门城楼附近购买了这栋楼房,供办公和居住使用。来渝后的王缵绪将军,眼见西南地区教育落后,决心辞去军职,开办现代教育。

▼独担经费苦撑危局

1933年2月,王缵绪创办的重庆巴蜀学校正式开学。他自任董事长,实施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现代办学主张。在极其贫穷而又战火频仍的环境中自主办学,注定是要遭受无数磨难。

据史料记载:“巴蜀学校自开办18年以来,学校所有经费完全由校董事长王缵绪一人承担,除去支付现金之外,他将新建的临街铺面37套房屋长期出租以供养学校正常开支。

虽在艰巨时期,但学校整个设施设备在大西南却首屈一指。教学所有仪器、教具、动植物标本、挂图及史地图籍以及校图书馆上万册图书,皆为王缵绪另行筹款从上海购置。

最值得一提的是,王缵绪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坚定不移实施其先进办学理念。他讲“开启民智,教育救国”,就是要通过办教育达到挽救国家、改变民族命运之目标;并与黄炎培、卢作孚等共同为巴蜀学校制定了体现“公而忘私,正大光明,诚实毋欺,朴实无华”的“公正诚朴”校训;他倡导“手脑并用,身心互通”和“教养兼施”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正直独立、勤勉进取、全面发展的能力,以实现“创造一个新的学校环境,实验一些新的学校教育”的理想。

当年的巴蜀学校一个学期的学费总收入还不及教师一个月的薪俸,严重入不敷出,但王缵绪仍坚持以较高标准发放教师薪水。当时的周勖成校长为减少学校开支曾主动上报“三大建议与措施”,却被王觉得有违办学理念而断然拒绝。在整个办学过程中,王缵绪以其个人经济实力苦心支撑。他为之竭尽全力,不惜倾家荡产以保教学所需。

 

▼几经迁移仍大放异彩

巴蜀学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由小学扩展办起了初中,并计划开办高中,成为全川乃至全国闻名的学校。1937年4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巴蜀学校题写扁额“成绩斐然”,四个赫赫大字。

1939年5月,重庆遭日本飞机大轰炸,社会局命令市区所有学校于六月底以前迁出市区。王缵绪也明确指示“为避免无谓牺牲,为保留国家元气,迁校是必然的,而且应当从速进行”。经反复考虑后,王决定将重庆巴蜀学校迁往他的家乡——四川省西充县。

迁至西充县的巴蜀中学正式上课后,学校将初中各班级全部以沦陷于日本侵略者的省区命名,以明不忘收复失地之志;学校还对学生进行抗日救国教育,并组织军事训练。早晨跑步时高唱《大刀进行曲》。学校也结合物理课,在学生会下面设立无线电小组,由楚衡老师指导学生组装了一部矿石收音机。每天老师和学生轮流值班从夜里12点以后收听记录重庆广播电台的消息,次日由同学抄写成大字报,张贴在校内校外墙上,使全校学生甚至全县城的百姓能够及时了解到抗日前线战况。

1940年6月巴蜀校园连续三次遭日本飞机的轰炸,礼堂、教室、宿舍以及校园被毁,六名校警被炸死。但是,巴蜀学校从来没有停止抗日救国活动,还在校内接纳和安置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等团体。那段时期,许多著名学者和政治活动家都先后来校演讲。

直至1942年,抗日战争局势变化,巴蜀学校迁回重庆,王缵绪将全部教学设备留在西充,作为巴蜀分校继续开办,并将其发展成为省立重点中学。

1943年,巴蜀学校于战火中迎来了10周年校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孔祥熙、何应钦、陈立夫、居正、谷正纲、郭沫若等近百党政军大员为巴蜀学校题词,赞扬王缵绪在教育事业上的杰出贡献。

如今的巴蜀,静静矗立在嘉陵江畔,满园绿荫,书声朗朗,已然不见当初的景象,可进门处“公正诚朴”四个石刻大字依然诉说着当年往事。

数百珍品捐赠国家

王缵绪不仅抗日有功、教育有为,还有着极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深厚的国学功底,擅长书法,精通诗词歌赋,与齐白石、梁漱溟、黄宾虹、黄炎培等私交甚好。他为人和善、宽厚,说话幽默风趣,人称“笑和尚”,是公认的“儒将”。

齐白石曾于《蜀游杂记》一书录诗一首:“卅载何须泪不干,从来生女胜生男。好写墓碑胡母字,千秋名迹借王三。”并自注“王三,王缵绪军长也”。短短数语,足见当时王瓒绪与齐白石情谊甚笃,而能得齐老赞誉,王瓒绪自非一般的草莽武夫可比。

然而说到将军平生最爱,那必然是收藏字画,其藏品品位在当年可谓是首屈一指。一直以来,巴渝坊间流传着这样一段趣闻:王瓒绪喜好收藏,故专门委任了文物副官,其职专司收购文房雅玩、古籍字画。而这些藏品,则被王缵绪将军视若毕生珍宝。

 

1949年蒋介石离开成都飞台时,曾派蒋经国、俞济时到他家中,嘱其同飞台湾。王缵绪并没有听从蒋的安排,坚持不去。当时王缵绪的长女王泽瑜在香港,知其父极其珍爱自己的收藏,电告“速携物去港”,他同样没有采纳。他说:“不要把我说得那么孬,这些文物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带出国,最后落入洋人手中。

50年代初,王缵绪将其毕生收藏的珍贵文物分三次向川西人民博物馆(今四川博物院)和西南博物院(今重庆三峡博物馆)全部捐献。其藏品皆具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足备珍赏。2011年,重庆三峡博物馆在“景仁怀德”展览前言中提及,“王缵绪先生所捐的300余件(套)书画,几乎全为珍贵文物”。

要说王瓒绪将军一生到底收藏了多少书画,由于没有明确的目录存世,现已无法详考。但时至今日,我们可以欣赏、品享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全得益于王缵绪将军的仁者之心、尚德之举。

(渝中最重庆)

原标题:已经快90年了,你真的应该知道巴蜀中学的爸爸是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