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2015年小春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渝农办发〔2015〕10号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林水利、农业水利)委(局),万盛经开区农林局:
今年1月,我市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以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为主的小春农作物病虫害呈现发生早、面广、危害重等特点,严重威胁我市小春粮油生产。据调查统计,目前小麦条锈病在垫江、合川、永川、石柱、丰都、梁平、忠县、潼南、万州等9个区县呈点片状发生,较上年同期增8个区县(上年同期仅在永川始见中心病株),发生面积3.2万亩;油菜菌核病在秀山、忠县、潼南、石柱、璧山、垫江等6个区县发生,发生面积2.4万亩,较上年同期增62.3%。据重庆市气象预报,我市3-5月的气象条件十分有利于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等小春重大病虫害的流行和危害。为确保今年小春作物丰收,实现全年粮油生产开门红,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监测和防控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认识,打一场“防病保粮、虫口夺粮”的硬仗
打好小春粮油生产第一仗,事关全年粮油生产稳定大局。各区县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层层明确责任,做到“领导、精力、时间”三集中,抽调人员组成小春病虫防治指导组,深入基层及田间地头进行宣传引导,建立统防统治体系,切实抓好小春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实际,根据监测情况,完善防控技术方案,落实防控经费,强化督促检查,尽最大努力,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
二、强化监测预警,规范病虫信息报送与发布
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紧紧围绕小麦、油菜、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以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为重点,开展系统监测,组织力量定期开展大面积普查,全面掌控病虫发生发展动态。要坚持病虫害会商制度,科学决策启动重大病虫应急预案。要改进传统的病虫信息发布方式,通过电视预报、网络发布、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发布病虫信息,提高预警信息的时效性,扩大宣传范围。要建立重大病虫重发区域通报制度,对达不到应急响应但局部发生严重的地方,应及时向市农委和当地政府汇报,采取应急防控措施控制病虫害。同时,要积极主动关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粮油生产主体,采取多种便捷、直观的方式,实现病虫信息的“点对点”服务,以充分满足他们对病虫信息的需求并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各地要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安排专人,认真做好3-5月小春农作物病虫发生防治信息的周报工作。上述工作的落实情况,市里将予以通报,并作为业务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分级防治,突出重点,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根据小春作物苗情、虫情和病情的不同,重点防治,狠抓关键。当前,应首先抓好小麦条锈病和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控制发病中心和田块,防止病情扩散和蔓延。大面积上要采用“在防治适期内,专业化统一防治与群众分户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小春粮油作物万亩高产示范片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要达到100%,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提高广大农民防治病虫的主动性,促进大面积防治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充分依托各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大力培植专业化防治组织,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现代植保”的要求,强化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四、科学防治,确保防效
今年小春农作物病虫防治重点是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及马铃薯晚疫病,同时要兼顾好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蚜虫、油菜霜霉病、油菜蚜虫等病虫的防治工作。对小麦条锈病要抓住防治关键时期,选择高效对路农药,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按照“见点打片、见片打面,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点片挑治与全面防治相结合”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病害蔓延,特别要抓住孕穗抽穗期,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亩用商品量30-50克(可兼治小麦白粉病、纹枯病)、或25%丙环唑乳油亩用商品量30-50毫升、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亩用商品量100-120克兑水喷雾进行防治。对小麦蚜虫发生较重的田块加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亩用商品量4-8克进行防治。对小麦赤霉病,要特别关注小麦扬花初期天气预报和病虫防治预报,若在扬花初期有3天以上的雨日,应施用70%甲基硫菌磷可湿性粉剂亩用商品量60-70克、或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亩用商品量20-25毫升喷雾、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商品量70-80克等药剂进行预防,必要时预防两次。油菜菌核病抓好花期防治,易感病品种和偏重发生地要施药2-3次,药剂可选用菌核净、速克灵等。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应根据当地的预警监测情况进行预防和防治,可选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亩用商品量128-192克(预防)、62.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亩用商品量70-80毫升(防治)。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