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然博物馆荣获2021年度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28.12.2021  22:10

近日,中国地震局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名单,重庆自然博物馆作为重庆唯一入选单位,获得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其前身为中国西部科学院。抗战时期,中国近代地震先驱李善邦在此设计制作了中国第一台机械式地震仪——霓式地震仪,并建立北碚地震台。北碚地震台在该阶段坚持完成了地震观测和联系其他地震台的工作,在中国地震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重庆地区重要的地震科普教育基地,重庆自然博物馆在充分利用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相关资源的条件下,推出“北碚地震台历史陈列展览”,进一步传承了地震科学知识,弘扬了地震科学先驱的救国精神。截止目前,该馆共接待参观观众6万余人次。

为推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重庆自然博物馆积极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今年,先后在重庆和四川部分区县的纪念馆、博物馆、街道等地方,开展防震减灾地震科普流动图片展,举办地震科普知识有奖竞答活动。此外,重庆自然博物馆还积极发放《地震科普宣传手册》《防震减灾知识读本》等宣传资料三万余份,科普惠民超过8万人次。

在汶川特大地震纪念日暨全国防灾减灾日,重庆自然博物馆先后开展多项专题地震科普活动,不仅邀请重庆市地震局专家到馆开展“北碚地震台与近代地震史”及“地震应急演练准备与组织”培训,还联合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云游防震减灾科普馆”及系列地震科普讲座直播活动,推出《历史风云 地震观测——北碚地震台》线上直播,并在爱奇艺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在重庆市地震局的支持下,博物馆工作人员参加了各类国家科普系统培训班,围绕地震预警工程科普网站的内容建设、部署维护、实践操作、地震科普教育方法等进行学习。

新起点,新动力。重庆自然博物馆在后续工作中将对“北碚地震台历史陈列展”进行全面提档升级,尝试融入震级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科普终端体验等更多互动项目及科普内容,力求提升公众参观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普及性,真正发挥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