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检察机关发布2018年度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29.12.2018  20:44



12月26日,市检察院召开以“莎姐新时代,重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杨洪梅向新闻媒体发布重庆市检察机关2018年度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白皮书究竟透露了啥?小编拿用数据板来说话!









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由“”及“”,将矛盾化解、犯罪预防、帮教挽救贯穿于每一个办案环节中,切实办准办好案件,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最大限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切实增强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一)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全市检察机关认真落实高检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指引(试行)》,将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案件纳入未成年人检察受案范围,以零容忍的态度惩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犯罪,依法从严从快审查逮捕、审查起诉。




2018年1-11月,全市共受理审查逮捕侵害未成年人案件577件723人,受理审查起诉侵害未成年人案件716件1011人。
(二)加大未成年被害人司法保护力度,强化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综合司法保护。



2018年共向48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为90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心理干预和疏导,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为13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司法救助金。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链接
召开“关爱祖国未来、护航留守(困境)儿童”新闻发布会暨检察开放日活动,评选发布检察机关保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十大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共起诉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案件62件64人。(三)以检察建议为推手,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2018年6月,市检察院对近三年全市检察机关办理校园性侵案件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促进市教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学校保护工作的意见》,推动建立严格的教职员工从业禁止工作机制、招录准入机制、侵害学生行为发现强制报告机制、学校临聘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制度和新生入学开设预防性侵法治必修课制度。2018年9月,市检察院对全市办理未成年涉黑涉恶案件进行了调研分析,分别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促请加强辍学退学服务管理、强化网络平台和娱乐场所的监管等工作。


办准办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一)坚持保护不庇护、宽容不纵容的工作原则,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整体呈现“一降两升”的特点。



2018年未成年人犯罪类型较为集中,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位居前六位的分别是:盗窃、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抢劫、诈骗犯罪,占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人数的81%。2018年1-11月,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511人,同比下降4.4%,不批捕341人,不捕率39.56%,比2017年上升0.14个百分点,不起诉190人,不诉率16.71%,比2017年上升3.52个百分点。未成年犯罪案件整体呈现出“受案数下降、不捕率和不起诉率上升”的“一降两升”的特点。(二)积极贯彻落实特别程序,强化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链接



市检察院持续推动各级基层院合理设置独立的未检工作机构或专门办案组,全市未检独立机构上升到27个,占比61.36%,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未检工作队伍,为全面贯彻落实未检特别程序打下了坚实基础。◎ 认真落实法律援助制度。建立涉罪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1340 名未委托辩护人的涉罪未成年人依法全部实行法律援助。◎ 认真落实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建成了以教师、共青团妇联干部、关工委人员、志愿者为主体共1000余人的合适成年人库。全市检察机关讯问涉罪未成年人时,合适成年人到场439人次。◎ 认真落实社会调查制度。全市检察机关自行和委托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社会调1382人次。◎ 严格实行分案起诉。在不妨碍查清事实和相关案件审理的情况下,对95件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分案起诉,减少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 认真落实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相关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105人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运用融管理、教育、帮助、保护、预防职能于一体的监督考察机制,以及未检部门组织实施、派驻基层检察室协助、被附条件不起诉人居住地基层组织等参与的模式,综合评判涉罪未成年人在考验期内履行社会义务、完成检察机关规定事项的情况。◎ 认真落实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三)根据涉罪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成因开展针对性的全程帮教,帮助80%以上的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 积极开展案中全程帮教。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启动内部案件审核、综合考察、讨论决定三大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帮教,贯穿整个办案过程并延续于结案之后。2018年共开展不捕不诉帮教207人(次)。◎ 建立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开展帮教。针对司法实践中外地来渝未成年人、流浪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检察机关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依托爱心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社区市民学校建立三种类型的观护基地,完善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管理。◎ 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回访帮教。



2018年,全市检察机关集中开展“莎姐大回访,送法进千家”活动,对近三年来不捕、不诉并开展挽救帮教的575名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回访,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矫治、心理疏导、法治教育等一系列帮教活动。回访发现,81.5%的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顾社会,其中339人就业,94人回归校园。


探索开展涉未刑事执行及民事行政监督试点,加强对困境儿童的监护干预和司法保护

2018年,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检察和刑事执行监督试点工作,重庆作为试点单位之一,探索开展对未成年人监护侵害和缺失的监督,未成年人家事审判监督,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等领域侵害众多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监督,以及羁押必要性审查、在押未成年人监管活动监督,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活动监督。(一)积极探索办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民事家事监督案件。2018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民事家事监督案件30件30人,主要涉及剥夺监护权、确定监护人、抚养权纠纷、抚养费纠纷等案由。开州区院办理为服刑人员子女骆某某确定监护人支持起诉案,成功解决了困扰骆某某多年的户口和上学问题。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链接
(二)针对侵害众多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切实开展行政检察监督。今年各院针对校园周边销售有质量问题的“五毛食品”、向学生出售香烟现象突出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发出19份检察建议。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链接
2018年3月,各大媒体曝光了小学生“水晶泥”中毒事件后,市检察院立即部署各区县检察院快速实地暗访,及时发出建议,监督、推动各区工商部门开展专项行动。(三)加大涉未成年人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力度。



积极开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羁押必要性审查,对9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变更了强制措施;向羁押场所管理部门和社区矫正部门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及检察建议15份;各试点单位派“莎姐”检察官进驻集中关押场所;探索“线下+线上”,“机制+巡查”,建档跟踪监督等的社区矫正监督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帮助未成年人矫治回归。


开展大普法实施大联动,最大限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拓展“莎姐”品牌,强化预防,检察长带头推动大普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宪法和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市检察院在全市45个院设立“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链接
◎ 不断壮大“莎姐”团队。在416名莎姐检察官和1000名莎姐志愿者的基础上,今年又吸纳“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和多名专业司法社工、教育系统的老师加入“莎姐”队伍。积极实施“莎姐”进百个学校、社区、乡镇、企业的“四百”工程。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链接
◎ 检察长带头大普法。市检察院贺恒扬检察长带头到两江育才中学担任法治副校长,讲授法治课。在他的带动下,全市5个分院、38个基层院检察长到中小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设立检察长校园法治讲堂。同时,加强检校合作,为全市各大学校培训了四批法治老师。



2018年以来,共开展“莎姐”进校园416场,覆盖学校1498所,受教育师生21万余人。开展普法进社区118场,覆盖社区131个,受众2.7万人。◎ “莎姐”联动进乡村。针对重庆大农村大山区的实际,联合团市委、市妇联、心理咨询师协会开展“‘莎姐’法治驿站进乡村”活动。



共组织50名司法社工、32名心理咨询师、137名检察官、95名志愿者组成41个法治驿站,深入100个乡村开展“‘莎姐’法治驿站进乡村”活动,开展帮教105次,进行心理疏导63次,上法治课73次。(二)打造创新实践基地,搭建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化支持体系。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链接
◎ 创建独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基地。结合重庆实际和各区县院的特点,按照一院一品的模式统筹规划各院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分批次评选出8个“创新实践基地”和10个“创新培育基地”,初步搭建由各地团委、妇联、医院、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一中心(留守儿童司法保护中心)两基地(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三机制(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机制、性侵被害人“一站式”办案救助机制、临界预防及分级处分机制)一平台(“莎姐”执法监督综合保护平台)”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与犯罪预防体系。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链接
◎ 推行“青春再出发涉案未成年人帮教与维权”公益项目,解决全市社会支持体系基础差,政府购买服务薄弱的难题。目前,项目范围扩大到3个检察分院和26个区县检察院,已吸纳28个社工组织加入。为保障项目实施,共同创建了司法服务共享大数据平台,将重庆明天公益基金会、28个社工组织整合到线上平台,通过“你申请,我派单,他发力”的三方自助服务方式,将服务申请、社工接单、项目流转一键完成,并逐步建立起社会化帮教服务的标准流程。